|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图释方舆纪要——京师篇(5):滹沱河与易水

2023-12-12 20:56|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赛百浪子

摘要: 滹沱河,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五台山北麓的泰戏山西北麓,经山西省繁峙、代县、原平、忻州、定襄、五台、盂县,穿过太行山峡谷后进入河北省,再经平山、灵寿、正定、藁城、晋州、深州、饶阳,至献县与滏阳河 ...
  滹沱河,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五台山北麓的泰戏山西北麓,经山西省繁峙、代县、原平、忻州、定襄、五台、盂县,穿过太行山峡谷后进入河北省,再经平山、灵寿、正定、藁城、晋州、深州、饶阳,至献县与滏阳河汇合后,称为子牙河,全长587公里。因为滹沱河是石家庄市供水的主要来源,也常称其为石家庄的母亲河。
   滹沱河历史上有很多名称,《山海经》称其为“虖沱”,《周礼》称其为“虖池”,《礼记》称其为“恶池”,《史记》称其为“嘑沱”,《汉书•地理志》称其为“虖池”,此外还有“呼沱”、“呼池”、“亚沱”等等称呼。这些名称的含义,均有指其奔腾而下、来势凶猛、水流湍急、容易泛滥成灾之意。
   滹沱河流出太行山以前的河段为其上游,海拔高、山间多短促支流,含沙多,容易形成山洪。出山后进入华北平原为下游河段。历史上滹沱河下游曾经分属不同的水系,战国以前属于黄河(河水)水系;战国中期至西汉前期因黄河南徙,滹沱河变成了独立入海的河流;至东汉后期始,滹沱河又归入到了海河水系;五代末黄河再次北徙,滹沱河又被纳入黄河水系;到了金代,黄河南徙夺淮入海,滹沱河再度回归海河水系,自此以后就再未改变。
   滹沱河上游尤其是穿越太行山的河段水急弯多比降大,并不适合进行水上运输,然而早期的古人却想要战胜这个困难。西汉时期,人们曾从滹沱河的支流绵曼水(今治河)引水开凿大白渠运河,以此连通滹沱河与漳水,建立两水之间的通道。到东汉时,这条据史念海先生分析已改名为蒲吾渠的水道再次现身。汉王朝开凿这条水道的目的,是想要把太行山东的粮食通过滹沱河水路转运到山西去,运输路线据《后汉书•邓训传》记载,是沿滹沱河一路上溯至山西高原的粮食仓储地羊肠仓(在今山西省静乐县),由于漕船是逆流而上而且要穿越太行山峡谷,途中“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可谓备极艰辛。邓训受命进行考察后,认为这样的运输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应该停止,朝廷采纳了邓训的建议,改为用驴车陆路运输,这条经滹沱河的漕运才得以废止。
   滹沱河的下游则常被古人利用作为水运通道。三国时期,曹操为经营河北,在滹沱河下游的今河北青县到天津静海县之间开凿了平虏渠(《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引滹沱河水入泒水(今大沙河),以进行军队调动和运输粮秣。又据《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七•河北道二》记载,司马懿征公孙渊时,也曾在魏饶阳县(今饶阳县北)开渠,引滹沱河水入泒水作为运粮水道,不过这条渠与曹操开的平虏渠并不在一处。另外唐代开元年间所开的长丰渠,也是引用的滹沱河水。这些例子说明,作为太行山东麓的大河,古代在滹沱河的下游开辟水道和漕运是没有问题的。
   滹沱河是太行山东麓华北平原南北大道上的必经之河,河上比较有名的桥渡有中渡桥。946年,五代后晋大将杜重威在此率领晋军投降契丹,导致了后晋的灭亡。滹沱河历史上以善淤善决闻名,有“小黄河”之称,因为下游河道游移不定,水网纵横,水害频繁,五代和北宋时期,后晋和宋朝常常利用这个特点,来构成防御契丹(辽)和金国骑兵南下冲击的防线。为了解决边防守御的运输补给问题,北宋还在滹沱河上架设浮桥以沟通南北的交通。

  易水,易水有北易水、中易水和南易水之分,历史上记载较多的主要是中易水,也称为易水,这也是《方舆纪要》和我们这里讨论的对象。此易水发源于今河北省易县西部的五回岭(也称武峰岭)山区,东流至今河北定兴县城南边的北河镇古河阳渡,与北易水汇合后注入拒马河下游的白沟河(现在称南拒马河)。据《中国水系辞典》的说法,此易水全长仅有54公里。这个数字明显有错,因为只要在地图上粗略丈量一下,就会发现它的长度差不多有这个数字的两倍,远不止54公里。在清人赵一清、戴震、王履泰等撰写的记述海河与滦河流域河道水利的专著《畿辅安澜志》中,有对三条易水的详细梳理和介绍,将其中的中易水从源头至终点的河段里程数逐一相加,得出其全长为202里,也就是101公里,由此证实了上述判断。
   与桑干河、滹沱河这些河流比起来,易水只能算是一条小河,可是它的名气却前面两条河流要大得多。在晋人郭璞作注、宋人邢昺义疏的典籍《尔雅•释地》所述的九州中,易水被认为是幽州的南界。在战国时期,易水先是成为燕国与中山国的界河,在赵灭中山以后,易水又成了燕国与赵国的界河。易水历史上最有名的事件就是燕太子丹在易水岸边送荆轲赴秦国去完成刺杀秦王的使命,荆轲在此吟唱出的那首千古闻名的《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其次是汉末公孙瓒在易水北岸建立的用于自保的堡垒之城易京(在今河北省雄县西北)。
   与滹沱河一样,易水也是太行山东麓南北大道上的必经之河,或许因为易水不大的缘故,史书中几乎看不到有关易水知名的津渡桥梁的记载,清人撰写的《畿辅安澜志》中记载的桥梁也仅限于明清时期所建。历史上发生在易水一带的战事颇多,这些战事与发生在其他河流上的情况差不多,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理特征,所以我们也不在此复述。与滹沱河相同,北宋时期曾利用易水自西向东横流的特点,导水入海,以扩大陂沼的深度和范围,和平时期用水溉田,战时则利用陂沼形成的水泽构成防御契丹骑兵突袭的防线。位于易水之北、易水注入的白沟河上游河流拒马河,历史上即因承担此功用而得名,其名称中的“拒马”二字可谓对这一历史事实的最好阐释。

  图 滹沱河、易水地势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29 14:51 , Processed in 1.09882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