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炒疙瘩” 俄国老太太——洋谭家菜 解放前,在崇内毛家湾居住过一户俄侨,户主是姐妹二人,年纪约在五十上下,精于烹制俄式大菜(西餐),有人誉之为“洋谭家菜”,可见享誉之盛,完全可与米市胡同“谭家菜”媲美。到那里去开洋荤,一快朵颐,需要事先订座。由于客厅不大,容纳不了很多人,一般以十人左右为宜。她们所烹制的西餐,不仅小吃丰盛可口,而且煎烤的大菜味道亦居上乘。那时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你可以订七八份,而可以去十个人用餐。 “穆家寨”的炒疙瘩 “炒疙瘩”是老北京一种大众化的食品。它本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然而在解放前,却有一家不起眼的小馆,因专营此一物而名噪故都。这个小馆开设在前外樱桃斜街,正对着臧家桥的东口,由于掌灶的是一位穆姓的妇女,所以一般好事之徒给这家饭馆起了个诨名,称之为穆家寨(或穆柯寨),连带着把掌灶的也戏称为穆桂英。穆家寨叫响了,反而掩盖了它原来的字号名称——广兴馆。这家饭馆是清真馆子,门面不大,进门是灶,一眼就能看到掌勺的“穆桂英”。不知情而闻名前来的,以为当垆的一定是卓文君式的人物,实际却是一位强壮的中年妇女。穆家寨除了卖炒疙瘩外,也能做几样炒菜,如炮三样,熘咯炸之类。 同兴堂的席面及“熟疙瘩” 同兴堂开设在前外取灯胡同,是南城一家有名的饭庄子,它专门承办喜庆宴会。正院里有一座戏台,可供唱堂会戏时使用。过去梨园行收徒拜师,也常假座于此。最低档次的席面是便席,即四个冷荤、四个炒菜,还有饭菜。大件,主要是以猪肉烹制而成的菜,如扣肉、米粉肉,红烧肘子等。一般喜庆宴会所用中等水平的席面是鸭果席,多是四干四鲜(或两干两鲜),即四炒菜,四饭菜,还有点心。菜肴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如红烧海参、炒虾仁、烩鸡丝,大件中自然有清蒸鸭子。再讲究的席面是鸭翅席(鱼翅是大件)、燕翅席,一般人家就不那么准备了。上世纪30年代,一桌便席也就是三元左右。这种动辄十几桌或数十桌的席面,能做出美味的佳肴吗?今天的青年可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其实,过去这些历史悠久的老饭庄子,是很重视字号的信誉的,自然也很讲究烹调技术。这些冷饭庄子也很注意和老主顾大宅门联络感情。以同兴堂为例,每到年根底下就派伙计挑着圆笼给老主顾家送去自制的“熟芥菜疙瘩”(一种酱菜,甜咸适度、香软可口),柜上所费无几,不仅表示了对老主顾的心意,而且也给伙计找来一笔额外的收入,因为哪一家也不会不打发一些赏钱或脚力钱的。 荷叶粥与清酱肉 老北京到了夏天有喝荷叶粥的习惯。荷叶的来源很广泛,解放前,卖鲜菱角的用荷叶包,卖盒子菜如熏鸡酱肘子的也用荷叶包。熬粥时把白米粥快熬成了时,用鲜荷叶往锅里一盖,粥煮好了,米汁就呈绿中透黄般的荷叶颜色,非常好看。过去一般家庭不用冰箱(指老式冰箱),用凉水把粥锅给拔凉了,如再佐以清酱肉,那真是炎夏中消夏美餐。过去西城的天福号、南城的天盛号都有这种熟食制品,天盛所做尤胜一筹,色泽鲜明,味道香醇,极耐咀嚼。特别是刀口好,片儿切得又薄又匀,迎着阳光一看紫中透白,令人食欲大动。现在荷叶难求,清酱肉已绝迹于市场多年,不知有志于恢复传统食品的有关单位及人士,能否使清酱肉再现于首都市场?而公园或拥有荷塘的单位也可以出售一些鲜荷叶。 传统的奶制品 今天牛奶的产量甚丰,远非昔日可比,但一些传统的奶制品在市面上却很少见到。就拿奶酪说吧,过去不仅酪铺里有,挑挑子下街叫卖的也有,在大街小巷中可以见到。奶酪,分带果料的与不带果料的两种,所谓果料,指的是葡萄干与白瓜子仁。经营奶酪的店铺,以东安市场中丰盛公,西单北的二合义及门框胡同里那家酪铺(可惜忘其名)最为有名。天气炎热或口舌干燥时,吃到一碗刚从冰桶中取出来的奶酪,沁人心脾,非常爽口。这几家酪铺还都出售奶卷(馅分芝麻白糖与山楂糕的二种)及酪干。酪干,上世纪90年代曾在西单北一家店铺中见到,而奶卷则几乎在市场上绝迹了。过去下街卖酪的多在夜晚叫卖,主要是供应吃主夜宵时用,一声低沉徐缓的叫卖声——“酪——啊”,在老北京的吆喝货声中别具一格,特别是在严寒的朔风中,使人们听到后总会引起一种无名的幽思。 都一处与天成居的炸三角 炸三角是冬季老北京爱吃的食品,过去以此物享名京华的首推前门大街的都一处(那时店址在鲜鱼口外的南侧),其次是煤市桥的天成居。都一处现在以烧麦出名,其实过去的吃主多为炸三角而来。该店做的酥鱼及马莲肉是佐酒的佳肴,亦颇有名气。天成居开设在煤市桥路东,距泰丰楼东院不远,门面不大。楼上算是雅座,虽曾增雇过“女招待”,但营业并不十分红火,何时歇业的已记忆不清了。若说吃烧麦,过去秋季以东安市场五芳斋的蟹黄烧麦最为驰名,解放后在五十年代时,尚能品此佳味,而今只能使老饕们望门而兴叹了。 对虾、黄花鱼下街叫卖 对虾,近年来已成为宴会上的珍馐,黄花鱼也被列为鱼中的上品,然而解放前并非如此。过去,对虾在席面上是难于与鱼翅、鲍鱼为伍的,在以经营鲁菜的山东饭庄内,用虾仁而不上对虾。吃鱼,以往席面上多用鲤鱼、鳜鱼,鲥鱼,黄花鱼则是江苏馆用以烧制松鼠黄鱼或糖醋瓦块用。带鱼的身价虽有与日俱增之势,但过去的老北京却不太喜食此物。过去每到黄花鱼、对虾上市的季节,大街小巷中都可以看到挑挑子叫卖的小贩。一般市民多用对虾、豌豆打卤吃卤面,或以对虾、豌豆、猪肉做馅吃饺子,若做炒菜则是烹虾段。那时,大酒缸(酒铺)也卖熏对虾或盐水煮的,下街串巷背柜子卖熏鱼儿的也有熏对虾卖。可见彼时对虾还常入寻常百姓家,属于大众化的食品。 敬菜 过去饭庄的掌柜的对于一些老主顾为了表示敬意,有时在主人客人所点的菜之外,别外增添一个菜,名之曰“敬菜”。所敬之菜,虽不是什么名贵的珍馐,但多半是具有该店风味的菜肴。如是江苏馆则敬你一道煮干丝;如是山东馆则敬你一个烩乌鱼蛋,也有外敬一道甜食或点心的。上这道菜时,跑堂的一定要笑着脸儿说:“这是我们×掌柜的敬菜×××”。这种敬菜的做法,对于柜上来说是所费无几,也可以说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却给主人脸上增添了光彩,显示了主人与该店的深厚的交情。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51 , Processed in 1.10371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