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的拜年

2024-2-15 07:5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赵珩|来自: 燕舍谭

摘要: 春节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人际交往——拜年。拜年是中国的一种旧俗,晚清官员之间的拜年很有意思。  清末名士李慈铭在他的《郇学斋日记》里说到,每到拜年头一天就得设计路线,比如说初二出来拜年,先进宣武门上东单 ...
  春节有一个重要部分就是人际交往——拜年。拜年是中国的一种旧俗,晚清官员之间的拜年很有意思。

  清末名士李慈铭在他的《郇学斋日记》里说到,每到拜年头一天就得设计路线,比如说初二出来拜年,先进宣武门上东单,然后到东四牌楼,再去德胜门,从德胜门回到西单,再从西单出宣武门回家,这一趟折腾得选择最科学的路线,不走回头路,不然一天下来走不了几家。比如到东单先拜翁同龢,翁同龢住在哪儿呢?住在东单头条(东单头条解放前就拆了),然后接着再拜别人,顺着来。

  当时拜年一般不是真的登堂入室,而是乘着骡车到人家大门口,人坐在骡车里面,挂着棉门帘,当差的跨在车沿上,先下车拿着大红拜帖到门上(拜帖就是类似大名片,都预先写好的),口里道:“家老爷谁谁谁给府上老爷拜年。”对方门上的当差就出来了:“不敢当,家老爷挡驾。”收了拜帖就算拜完了事。人到帖子到,人不到帖子不到,这一天下来可能十几家全都拜了。一般来说只有同辈之间互相拜年。

  僚属给长官拜年,长官无须给下级回拜,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无须给晚辈拜年。也许你到了人家的门上,他家当差的出来了,说着家老爷挡驾的话,其实主人根本没在家,也出去给别人拜年去了,回家以后也收到一大堆拜帖。一般来说官员拜年的时候,也不送什么礼,拜年只是一个礼数,真正送礼不在这个时候。清代只有一种人家不接受到家来拜年,就是监察御史,也就算是古代的纪检干部吧。一般御史家门口都贴了条,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本家老爷身在督察衙门,有什么事衙门里说,不接受拜年,避嫌。平民百姓也拜年,就是邻居之间见了面也要互相道贺“新禧新禧!”,这位答称“同禧同禧!”,就算是互相道贺拜年了。

  其实,以前做官的人过年是非常累的。你看《那桐日记》《王文  韶日记》《许宝荷日记》都有记载。在晚清的时候高级官员几乎没有守岁的,为什么?因为大年初一凌晨三点就得起床到太和殿朝贺,要是再守岁,人就受不了了,所以这些官员大年三十晚上有的时候八九点钟就睡觉了,当然家眷们该玩的玩,该守岁的守岁。小官无所谓,没有这个问题,做大官的人就不行了。初一凌晨三点钟就被叫醒,吃点东西,洗脸更衣,穿上袍褂进东华门朝贺,所以说“朝臣待漏五更寒”就是这个意思。五更天就要进东华门,很苦的。到东华门候着,一般早上五六点钟才能进宫。到太和殿朝贺,可能皇上会赏赐一幅“福”“寿”字什么的,实际上也不真是皇上写的,多是如意馆写的,有的可能会是双钩填墨,有的就盖一个御印。赏赐的东西拿回家,只是一种恩典和荣耀。这么一折腾回家就是十点多了。王文韶曾经在日记里写道:“大年初一昏睡不可言。”已经累得打瞌睡,所以草草吃过中饭以后,大年初一下午就得睡觉,这才进入正常的过年阶段。当然像他们这种朝廷重臣,也不需要坐着骡车出去拜年,但是也懒得接受别人拜年,过年愿意在家里静静地休息。不过各家习俗不同,比如那桐家,七大姑八大姨不少,他也出来跟着亲戚们一块玩。但是我看王文韶日记,他基本上不参与这些,自己读读书,写写字。有一件事是文人士大夫在初一早上例行的,这叫作“新春开笔”,就是研朱砂,那一天要启用一支新笔。这对于文人来说很重要,我到现在也还保留了这个习惯,正月初一要开笔,例如写一些“新正大吉”之类的吉祥话。

  民国初年,南北共和政府议定,明令取消旧历年,袁世凯甚至命令查办不过公历新年和仍过旧历年的政府机关。开始那几年,每到公历新年,袁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团拜,这倒省去了旧时拜年的繁文缛节,起码官员在旧历年时不再公开拜年了,但是老百姓不买账,依然偷偷地过旧历年,也少不了拜年活动。在1928年以前,旧历年政府机关不放假,但是公历新年却放三天假。鲁迅在教育部上班时,日记里就明确记载着每年公历新年的一号到三号都是放假的。直到1929年,蒋梦麟他们以日本仍保持传统节日为依据,上书政府才恢复了旧历年的放假制度,但是称为“春节”。

  一般老百姓平常没有什么娱乐的机会,过年的时候总要逛逛庙会、拜年、串门、博彩等。我家在过旧历年时很少依旧俗做这些,但是到我们家拜年的人很多,人来客往的也比较多。最有意思的是张君秋,他是我祖父的义子,我祖父在世的时候他怎么来拜年我不清楚,我记得很清楚的是1951年他从香港回到大陆后,我祖父已经去世,他来给我的两位祖母拜年的情景。那时候张君秋还有辆汽车,有个司机,当时我两个祖母都在,一个住在东四二条,一个住在东四十条,他就要去两处,每次都是进门拿个垫子,叫声“娘”,磕个头,喝口茶就走,还要再到别处去。因此,我家就有了句歇后语,叫作“张君秋拜年——坐一下就走”。如果偶尔三十晚上没来,他就会在大年初二、三来,那时间就长了些,还会分别带上他的赵氏夫人或吴氏夫人,有时候还带着他双胞胎长子和次子大喜子、二喜子(即学津和学海)一起来。

  有些大户人家也会有些博彩,像我家的规定是过年期间,正月十五以前女眷可以博彩,也就是推推牌九、打打麻将。我家男人没有一个会打牌,包括我父亲和我,连扑克牌都不会打,甭说麻将了。我的祖母她们会打麻将,但是平常也从不打牌,除了过年期间可以有几天的娱乐。过年期间,家里的佣人也允许他们打打小牌,打打纸牌索胡什么的。

  过年除了打牌以外,还有一些哄着孩子玩儿的游戏,今天也没有了,比如说升官图。升官图就是掷骰子,骰子掷多少点你走多少步,看最后谁先到终点。从秀才、举人、进士然后到官员,这官那官的,最后到宰相,能进紫禁城,这是升官图。还有一种“大观园图”,我小时候也玩过,六个子;有宝玉、黛玉、宝钗、妙玉等等,然后每个人持一个子,依掷骰子的点数往前走,比比谁先到太虚幻境。但是有时候你到终点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说持“宝玉”子儿的人,   遇到图上画的贾政,就得“罚回怡红院”,前面那十几步都白走,又退回去了。要是遇到刘姥姥带着板儿,就得给板儿买糖钱,这些彩头后面平分给大家,都是哄孩子玩儿的一些东西。

  现在我们常讲的很多春节民俗,包括腊月二十几干什么等等,都是过于市井化的民俗,其实在那个时代,有许多人家并不是严格遵守那些俗礼的。另外,北京历来是全国各地人口流动的城市,在京城做官的、经商的都带来了不同地域的过年习俗,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今天讲的各种春节礼俗,里面市井的东西太多,并不真实。官宦人家实际上过节也很安静,该干什么还干什么。普通人家和京郊地区的人自有他们的礼俗。现在我们老喜欢说吃,其实吃也不见得占了那么大的比重。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06 , Processed in 1.09210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