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一篇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天桥为石拱桥,确实很高

2024-2-15 09:26|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锐英|来自: 北京桥梁

摘要: 一篇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天桥为石拱桥,确实很高说到天桥很高的文章很多,最为著名的是张次溪在《天桥丛谈》中说到:“早年天桥,桥身甚高,能把视线遮住。若从桥南之尽处向北望,不见正阳门。同时,在桥北之尽处南望, ...
一篇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天桥为石拱桥,确实很高

说到天桥很高的文章很多,最为著名的是张次溪在《天桥丛谈》中说到:

“早年天桥,桥身甚高,能把视线遮住。若从桥南之尽处向北望,不见正阳门。同时,在桥北之尽处南望,亦不见永定门。桥东叫东沟沿,桥西叫西沟沿,沟身最长。俗名龙须沟。”

此段文字应不是作者亲历,而是源自历史记载,因为张次溪于1912年才来到北京,天桥那时已经降低了高度。
最早的记录见于[清]吴振棫撰《养吉斋丛录》一书,其中卷之二十一记载:

“近来郊祀,每用礼轿,不常用辇。用辇,则銮仪卫先行演习。一、二旬后,舁者熟习,然后可用。又累土如桥状,屡登屡降以习之。因路经天桥也。”

这段文字说明皇帝到天坛、先农坛郊祀,常用礼轿即抬轿,不常用辇即车轿。如果用辇,銮仪卫也就是皇帝的车队兼仪仗队要先行练习。待练习了一、二十天后,銮仪卫中负责抬轿的舁(yú,抬,共举)者很熟习了,然后才能真正操作。在练习中还特别累土即将土堆高以模拟桥梁形状,然后上桥下桥反复屡登屡降练习。为什么呢?作者特意指出“因路经天桥也”,这个天桥已经有第一句话明确指出了在郊祀路上,也就是去天坛、先农坛的永定门内大街上的天桥。

该书成于同治十年(1871年)前,因作者吴振棫(1790-1870年)字仲云,钱塘(今杭州)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进士,二十四年(1819年)离京任贵州副考官,道光二年(1822年)为云南大理知府,此后任职山东、安徽、云贵川和陕西、陕西等地,历任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一直在京外做官,难以回到京师,所以关乎北京地方事迹多为嘉庆之前,可见天桥的记载应在1820年以前。
天桥确实很高很陡,否则无屡登屡降之练习一说,亦可知晓皇帝是如何通过天桥的。无论坐轿子还是坐辇车,都是有相当难度的,辇车过高拱天桥难度更大一些,上坡需要向前推,下坡需要向后拉,以免车辆歪斜失控,还要保持皇帝宝座的平衡舒适。即使让民间车辆上桥,显然也是困难的。这条记录约晚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改天桥为拱桥之后30年,据此推测北京天桥应从乾隆年间就是如此高陡了。(王锐英2024年2月12日)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4-30 16:35 , Processed in 1.114172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