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标题是不是有点纳闷?饭庄子和饭馆不是一回事吗?我跟您说,还真不是,至少在过去的北京它不是一回事。 过去请客,我说的请客,是指请大客。比如红白事,比如结婚拜师什么的,都是去饭庄。请小客,比如三五个朋友小聚,去饭馆。至于他们之间有什么具体的差别,我在下面慢慢说。 饭庄子,一般地大,凡是过去办事都愿意在家里搭棚,凡不愿意搭棚的,或者受条件限制,家里不能搭棚的,都来饭庄子。 说到饭庄子大,能有多大呢?这么说吧,很多饭庄子里都有自己的戏台,除了吃饭,还能唱堂会。 除了地大,还有什么特点?就是一般的饭庄子不应散座。有事了,办事,没事了,闲着。虽然开着门,可并不欢迎一般的饭座。那它平时养着厨师,店小二吗?不养,厨师,除了自己用熟的,有事了就去口子上叫,甚至于找一些大棚厨子帮忙。店小二也如此。可见,饭庄子的菜,也是一般,不是特别的精细,不过当时的人们也有这个认识:办事找饭庄子,就图个方便,也不图饭菜的精细。 那么饭庄子又不养厨子,又不接散座,它怎么维持经营呢?它养司务。司务是干嘛的?司务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策划,调度。 刚才我们说了,他也不养厨子,也不养店小二,临时有事,不怕手忙脚乱吗?不怕,就因为他有司务。 司务不光可以调度现场的人,还可以开菜单,甚至于还可以告诉厨子,某个菜应该怎么做。比如,这个厨子是临时从口子上找的,对这个饭庄的成名菜不会做,司务就会跟他讲,这个菜先蒸后炸,门子(行话,就是关键点)在哪。厨子虽然不会做,但是基本功在呀,你一说他自然也就明白了。 这又说到了,司务的另一个作用,过去的王公大臣的府邸,都有自己的家厨,如果,来几个朋友,想换换口味怎么办?就从自己熟悉的饭庄叫个司务过去,给调度一番,顺便教教厨子,也不用给钱,给点小费就行。然后家里有事,你还好意思去别家饭庄吗,这也是他们的生意道的一种吧。 后来有的饭庄子瞄准了这一点,它也开始招散客了。但是也只限于,自己生意上的熟客。干嘛呀,就是让这些熟客可以去饭庄子里吃饭。顺便干点家里不方便干的事,比如找个姑娘陪酒呀,比如酒后找个地儿抽两口(大烟)呀。反正饭庄子地儿也大,干这些事儿也方便。 饭馆呢,就是跟现如今的饭馆一样。虽然开饭馆的早年间多是山东人,但也是各地的风味都有。饭馆除了靠各自的拿手菜吸引食客,各大饭馆的堂头,对于吸引食客,留住食客也是功不可没的。(我一直想找机会写一写过去跑堂的话术,那绝对是滴水不漏的,可惜我一直没有找到资料。如果各位有,介绍给我。堂头,就是跑堂的管理者,一个好的堂头,其作用不亚于一个好厨师)。 当然饭馆除了地方特色,也有根据主料不同而有所区分的,比如羊肉馆。羊肉馆,有简单的涮羊肉为主的,如东来顺,有以菜品精细创意擅长的,比如西来顺,有以朋友小酌比较适宜的,比如两益轩等等。 不管怎么说,北京的餐饮的繁荣,多姿多彩还是靠这些大大小小的饭馆支撑的。但愿以后也是。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2 22:32 , Processed in 1.09840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