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是我国古代城市内部区域名称,有点儿像现在的街道办事处。对北京而言,名气最大、影响最深的是元朝,即大都五十坊。实际坊制起源很早,隋唐就开始了。《旧唐书》上说:“在邑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明史》中又说:“在地曰坊,近城曰厢”;同时,唐都长安城中的居民区又称里,元大都坊与坊之间的通道称巷,故此坊制也称里坊制、厢坊制、或坊巷制。 其实辽代的北京城(时称南京)就开始实行坊制,如铜马坊、蓟北坊等。但辽南京与金中都城址与明清北京城差距较大,与元大都重合度高,所以受元大都影响大。那些坊名太多,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如今基本都消失了,唯一从元代延续至今的且从未改名儿的“老坊”,是位于原宣武区南部的白纸坊。其实它最初并非大都五十坊之一,而是官署名称。白纸坊地如其名,原为纸张生产基地。 造纸术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传为东汉蔡伦发明(出土文物证明西汉已有纸);早期的纸产量低、造价高,一般人用不起,但历代帝王都会在都城设造纸作坊。白纸坊便是元朝至元九年(1272)设立的,负责皇帝诏命纸扎的生产,归礼部管辖,既是官办机构其实也算行政区。只不过没有“入编制”,不在“大都五十坊”之列。明早期不作为正式坊名,直到加筑外城后才作为外城八坊(正东坊,正西坊、正南坊、正北坊、崇南坊、宣北坊、宣南坊,白纸坊)之一。 从明朝地图上看,西便门以西及以南地区皆称白纸坊,清代《京师坊巷志稿》中则说:“南城诸坊,白纸坊最大”。时至今日西城(原宣武)依有白纸坊街道,所以不管它是不是正式的“坊”,总之地名已经沿称了近八百年。明清时期,白纸坊除了星罗棋布的造纸作坊外,也有一部分菜园,剩下的就是义地、粪厂等,地势空旷、人口不多、十分荒凉。清末民国国力衰弱,加上帝国主义的掠夺,民族工商业奄奄一息,白纸坊的造纸作坊也纷纷倒闭,只留下遍地麻井和麻坑(倒废水用的)。 解放后,多家单位的入驻让这里的工商业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最著名企业莫过于中央直属单位:中国人民印刷厂,因为这个厂子制造的产品是最受欢迎的:钱。您都知道,当年很多企业都有编号儿,所以这里也称“五四一厂”。其实五四一厂并非新建、也是有历史的,前身为清廷在北京建立的第一个具有现代化设备的印钞厂,叫度支部印制局,再往前是火药局。 度支部是清代掌管财政事务的机构,成立于1906年。之前理财的事儿一直归户部管,光绪三十二年改组部院各衙门,户部更名为度支部,列衔于户部之上。次年(1907),度支部派人到美国调查印刷局建筑规模、并选择局址,起先选在清河,但因离城太远、不方便防卫和运输而放弃。1908年选在白纸坊工部火药局旧址,占地约合24.4万平方米。1928年,度支部印刷局改为财政部北平印刷局,1938年1月改称北京印刷局;同年2月,华北伪政权临时政府指令北京印刷局归该政府行政委员会管辖,并改称财政厅印刷局。 1944年又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财政厅印刷局,当年7月开始第一次招募女工做检票生。1945年被国民南京政府接管,改组为中央印刷厂北平厂,主要承印邮票、支票、单据、薄籍等,以及地方银行的部分兑换券。1949年初,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派秦炎同志为军代表、对该厂进行接管。1949年2月,董必武同志来厂、亲自取名中国人民印刷厂。1951年改为北京人民印刷厂,后又相继改称北京印钞厂、北京印钞有限公司,简称北钞公司。 自(北平)解放以来,该厂出品过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邮票、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八周年纪念邮票、生产图邮票等解放区邮票,和光复纪念邮票、共和纪念邮票、北京老版与新版帆船票、京版烈士票等;还为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制了货币,并设计、印制了人民币第一张塑料钞票:迎接新世纪纪念钞,以及第29届奥运会人民币纪念钞、澳门币纪念钞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该厂是制造人民币的厂家,也是我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印钞厂,为保证国家货币发行做出了很大贡献; 先后参与了新中国第一至五套人民币和中银港钞、澳钞的设计与印制。北钞就在白纸坊街23号,并有国民政府财政部印刷局旧址;临街是一排灰白相间的小楼,看上去就颇有年代感。2018年1月27日还入选了“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4:09 , Processed in 1.090867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