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陶然亭里亦陶然---几多宣南往事

2024-4-20 19:54|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金石|来自: 金石笔记

摘要: 近期一直住在母亲家,护理因季节原因引起血压波动而感不适的老人。母亲家在右安门内,这里距北京城南著名的陶然亭公园很近,一日趁母亲午睡,到陶然亭公园里转了一圈。 陶然亭公园在南横街以南,公园北门前有南北向 ...
      近期一直住在母亲家,护理因季节原因引起血压波动而感不适的老人。母亲家在右安门内,这里距北京城南著名的陶然亭公园很近,一日趁母亲午睡,到陶然亭公园里转了一圈。

  陶然亭公园在南横街以南,公园北门前有南北向的黑窑厂胡同和东西向的陶然亭路。这一带在金、元时期有烧制砖瓦的窑厂,明永乐年间扩大为黑窑厂。因长期烧窑取土形成许多窑坑,逐渐形成了不少沟渠、池塘和高土坡,继而成为文人们登高远眺、饮酒赋诗之地。

  清末民初这里逐渐荒芜,至北平解放前夕,已是杂草丛生、荒冢累累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陶然亭慈悲庵,庵前水塘中满是芦苇,一片荒凉。

  1952年北京市政府在陶然亭建公园,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北京兴建的第一座现代园林。

  我是在右安门内长大的,在这里上的小学和初中,直到15岁那年(1969年)从这里参军入伍。儿时没少和小伙伴儿钻过铁丝网(那时陶然亭公园许多地方还没有建围墙)偷偷到公园里玩耍,小学期间学校也在这里多次组织过活动,再后来女儿也在这里上小学(和我是校友),还多次带她到这里来玩。从小到老,这陶然亭不知来过多少次,可说是熟悉至极。但每次来仍有亲切感,从没有违和或腻了的感觉。

  慈悲庵里话陶然

  陶然亭路以南至南护城河之间都是陶然亭公园。它占地颇大,北门在陶然亭路南侧,东门开在太平街,南门在右安门东滨河路,公园西边达龙爪槐胡同。

陶然亭公园鸟瞰图

  早在辽金时期,这一带是东南城外的近郊区。溪流纵横宛如江南水乡,苇塘中有岛屿,岛的西南部土丘高耸。

  元代在这里建慈悲庵,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经过明、清两代的修缮,庵庙扩建成一定的规模。庵内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准提殿、文昌阁等。

  文昌阁坐北朝南,高约十米,阁前有一小方亭,楼上朝南一面有廊,可平浪远眺。阁内供奉文昌帝君和魁星,他们是主宰文运兴衰和功名利禄之神,最受读书人的崇敬,一直是明清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们顶礼膜拜的圣殿。

      文昌殿前有座建于辽道宗寿昌五年(1099年)的石幢,幢为八角柱体,八面均有用梵文和汉文刻的经文,幢名是“慈智大德师佛顶尊胜大悲陀罗尼经幢”。这里葬的是一个辽代僧人,大辽皇帝封他为慈智大德师。他死于寿昌四年,寿昌五年他的弟子将他“葬于京东先师茔侧”。

“慈智大德师佛顶尊胜大悲陀罗尼经幢”

  1912年10月,鲁迅来慈悲庵时还听僧人介绍过这辽幢的历史。1964年郭沫若也来仔细查看了石幢,他指出:“它们不仅是古老的很有价值的文物,也是测定金中都城址的重要坐标,是北京历史上一处重要的水准点。”在庵内山门影壁后还有一座金代石幢,是金太宗天会九年(1131年)留下的。

  清康熙二年(1663年)曾重修慈悲庵,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时,常到慈悲庵游玩。看到这里三面临湖,景色不错,就在慈悲庵西院建一座小亭,后又将小亭改为三间敞轩,取白居易诗中的“更待菊花家酿熟,与翁一醉一陶然”中的“陶然”二字,命名为“陶然亭”。由于该亭为江藻所造,又称江藻亭或江亭。

清康熙年间工部郎中江藻建的三间敞轩--陶然亭

  亭建成后,江藻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同窗好友到陶然亭内饮宴、赋诗,这里成了文人雅聚的地方,留下了许多诗文。诗文的渲染使得陶然亭很快名播全国,名声远大于原来的慈悲庵。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四大历史名亭(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长沙的爱晚亭)之一,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都是以此亭而得名的。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九十平方米。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花鸟彩画。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题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东向门柱上悬“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此联是林则徐书写。旧联无存,现在的楹联是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重书。

      亭间分别悬挂“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现在对联是现代书法家康雍书写。“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此联是翁方纲所撰,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重写。


在亭的南北墙上有四方石刻,一是江藻撰写的《陶然吟》引并跋,二是江皋撰写的《陶然亭记》,三是谭嗣同著《城南思旧铭》并序,四是《陶然亭小集》,这是王昶写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亭小集》,诗中的竹君即朱筠。此诗是王昶作于乾隆四十年左右。

陶然亭建成后,江藻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同僚好友到陶然亭上饮宴、赋诗,这里变成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故陶然亭是文人雅集的地方,因此留下的诗文很多,秋瑾、龚自珍等都曾在陶然亭上留下的诗文。

陶然亭、慈悲庵三面临湖,东与中央岛揽翠亭对景,北与窑台隔湖相望,西与精巧的云绘楼、清音阁相望。湖面轻舟荡漾,莲花朵朵,微风拂面,令人神情陶然。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当时的陶然亭地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风景,只是城内的皇家园林读书人无法进入,城南的这一片池塘环绕,高台古庙,既可登高远眺,又可聚会赋诗,自然成为文人的乐园。

  自晚清以后,这里逐渐荒芜,人烟稀少,却恰成革命者聚会活动的好场所,留下了许多革命者的足迹。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的在京成员在慈悲庵内共同商讨驱除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大槐树下合影留念。

左起第四人毛泽东、第六罗章龙、第八邓中夏,都是近代史上著名革命者。

  清末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也曾在此商讨过变法维新;五四运动前后,许多革命者在此活动。同年8月16日,周恩来与觉悟社成员来此与李大钊领导的少年中国会、人道社等五个进步团体二十余位代表集会,讨论五四运动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及团体联合斗争等问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陶然亭“五团体会议”。

  1921年夏,李大钊租赁了慈悲庵南房两间,作为进行革命活动的据点。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此参加会议。

陶然亭“五团体会议”旧址

  1978年北京政府对古寺慈悲庵和陶然亭进行了大修,并辟为文物陈列室,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常年对外开放。

大修后的慈悲庵门厅

  陶然碧波见证冰雪恋情

  陶然亭中央岛北端锦秋敦北坡的树林里,有一对革命恋人高君宇、石评梅的墓。

  高君宇(1896-1925)山西静乐县人,1916年考入北大,在李大钊影响下,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和组织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任北大驻北京学生联合会代表。1920年10月他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11月参与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被选为第一任书记。1921年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一批党员,中共“二大”被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国共合作确立后,7月他广州参与组织沙面洋务工人罢工斗争,建立工人武装工团军。10月他在领导平息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中负伤。12月他随同孙中山北上,带病坚持协助孙中山、李大钊等人进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筹备工作。过度操劳,严重损伤了他的健康。1925年3月,他抱病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突发急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时年29岁。逝世后人们根据他的生前愿望,将他葬于生前常来参加革命活动的陶然亭畔。

  石评梅在女子高等师范毕业后,在北京师大附中做国文教员。她酷爱文学创作,经常在鲁迅主编的《语丝》等刊物上发表作品,是小有影响的女作家。她在一次山西同乡会上认识了高君宇,两人志同道合,逐渐产生爱情。高君宇的离去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她将高君宇送给她的照片背面抄录的一首海涅的诗刻在高君宇的墓碑上:“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她又写下了“君宇,我无力挽救你迅忽如慧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

  以后在高君宇的墓前,人们经常看到石评梅文弱的身影,不管是严冬还是酷暑。三年后,因极度的悲伤和疾病,年仅27岁的石评梅随高君宇而去。根据她的遗愿,人们把她葬在爱人的墓旁。

  新中国成立不久,周恩来到这里悼念,他指挥大家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用歌声慰藉战友。

  陶然亭公园建园时,墓曾被迁到南郊人民公墓。1956年周总理批示“革命和恋爱并不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同年8月,高石墓迁回陶然亭公园,邓颖超曾六次来此悼念战友。

  “特殊时期”,墓碑曾遭破坏,直至1973年,在邓颖超关怀下,将高君宇遗骨火化后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1984年,经北京市批准,在原址西侧重修了高石墓。

锦秋墩上的锦秋亭

      在锦秋墩上,还有几处引人注意的墓。一是南坡上的赛金花墓,她有“一代名妓”“状元娘子”“公使夫人”等众多特殊头衔,但最后却在贫病中死去。

  在赛金花墓的东边,还有一个更为神秘的墓被称为“香冢”。墓碑上没有说明墓中葬着何人,却有七绝诗一首:“飘零风雨可怜生,香梦迷离绿满汀,落尽桃夭与浓李,不堪重读瘗花铭。”关于此冢有许多传说,有说是明代遗民葬明式衣冠之处,又说是某御史埋其奏稿与诗文之处,有说是文人落第埋笔墨、试卷处,也有说是北京名妓李荣君之墓,更有说是香妃之墓。

  1952年挖湖迁坟时,对此冢进行过发掘,深挖至三米,一无所获,更平添了其神秘感,现锦秋墩小山坡柳绿花红,两座墓地均已无人知晓,无处寻迹。

  天下名亭聚一园

  到北京解放前夕,陶然亭地区已是野草丛生,荒冢累累,慈悲庵、陶然亭等古建筑也极为破败。

  新中国成立后即开始对这一地区进行整治。1952年正式建陶然亭公园,将一潭死水挖为深三米多、总面积达280多亩的西湖、东湖、南湖三个湖泊。将挖出的土在沿岸堆起了七座小山,陆续栽种了数万棵树,铺设了几十万平米的草坪,一座城市园林初见规模。

  1954年将东西长安街的两座三间四柱冲天式牌楼迁至湖心岛中央北侧石桥两端,为园林增色不少,可惜这两座牌楼毁于“文革”,现在立于原址的牌楼是后来仿建的。



  位于慈悲庵西南侧的云绘楼与清音阁建于清乾隆年间,原是中南海东岸的一组建筑。

从中南海移建来的清音阁

      两楼之间由双层楼廊相连,玲珑秀丽,是皇帝当年登楼观赏太液秋波的绝佳之处。1954年因中南海改造施工需要拆除,后由梁思成提议,周恩来总理赞同并共同选址,将这组建筑群整体移建于西湖南岸。

从中南海移建来的云绘楼

  上世纪80年代陶然亭又增加了许多新景点。1985年修建的“华夏名亭园”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在此园中,以1:1的比例仿建了十余座全国的历史名亭,如安徽滁州的醉翁亭、绍兴的兰亭、成都的少陵草堂碑亭、苏州的沧浪亭、湖南汨罗的独醒亭、无锡的二泉亭、长沙岳麓山的爱晚亭等,人们足不出园既可领略需跋山涉水才可看到的锦绣美景。

  陶然亭公园中共有迁建、仿建和自行设计建造的亭子36座,争妍竞秀,异彩纷呈。

  陶然亭公园碧泼荡漾,林木葱茏,楼阁参差,亭台掩隐,是一座古建筑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亭文化为特色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城胜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4-11-23 03:33 , Processed in 1.095159 second(s), 7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