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先农坛神仓院建筑彩画现状调查

2025-2-1 10:5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曹振伟|来自: 焕彩明清河豚毒

摘要: 先农坛是北京著名的九坛之一,是我国历史上皇家祭祀先农等神明的专用建筑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时的每年仲春吉亥日,皇帝会亲耕、祭祀先农神至此。神仓院是先农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 ...
先农坛是北京著名的九坛之一,是我国历史上皇家祭祀先农等神明的专用建筑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时的每年仲春吉亥日,皇帝会亲耕、祭祀先农神至此。神仓院是先农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上现存有大量的清代雄黄玉旋子彩画遗迹。从现存遗迹看,历史上神仓院的建筑虽经过多次修缮,但绝大部分建筑内檐仍保留有清代雄黄玉彩画的遗迹,仅收谷亭为雅伍墨旋子彩画。无论建筑的位置与体量如何,内檐皆绘制同等级别的雄黄玉旋子彩画,不贴金箔。

一、现状调查
(一)形制调查
1.单体形制
(1)神仓
内檐檩、枋大木绘制雄黄玉旋子彩画,颜色偏浅。以浅黄色打底,纹饰大线及旋花用青、绿、白三色绘制,且皆做退晕。轮廓线用白粉勾勒,其内依次设浅色、原色两种色彩。方心设黑一字,方心头退晕方向与旋花相反,白粉在最内侧。垫板刷红油饰。

图一 神仓内檐彩画
两端设黑老箍头,其内绘整箍头。各间檐部檩、枋大木的小找头旋花皆绘勾丝咬纹饰。明间东、西两缝抱头梁的箍头设绿色。两端设盒子,内绘整四出旋花纹。花心绿色,旋瓣青色,盒子线与皮条线的设色皆外青内绿。小找头设一整两破旋花。南、北跨空枋找头绘勾丝咬纹饰。柱头上端设青色整箍头,下端绿色整箍头,中间绘栀花。花瓣绿色,花心青色。金檩、金枋不设找头,中间为方心。金枋底面绘青绿色把子草,白粉勾边,纹饰不退晕。柁墩青边黑老。金瓜柱上端绘青色整箍头,下端绿色整箍头,中间设整旋花。青箍头正上方两檩间空地绘绿色如意云纹。太平梁找头绘勾丝咬纹饰。
(2)祭器库
内檐檩、枋大木绘制雄黄玉旋子彩画,颜色偏浅。以浅黄色打底,纹饰大线及旋花用青、绿、白三色绘制,且皆做退晕。轮廓线用白粉勾勒,其内依次设浅色、原色两种色彩。方心设黑一字,方心头退晕方向与旋花相反,白粉在最内侧。垫板刷红油饰。

图二 祭器库内檐彩画
两端设黑老箍头,其内绘整箍头及整栀花盒子。脊枋、金枋底面绘长流水。金瓜柱上端绘青色副箍头,下端绿色整箍头,中间设栀花。
(3)西碾房
可见双层彩画,底层纹饰及范围模糊不清。表层绘制雄黄玉旋子彩画,颜色偏深。以深香色打底,纹饰大线及旋花用青、绿、白三色绘制,且皆做退晕。轮廓线用白粉勾勒,其内依次设浅色、原色两种色彩。方心设黑一字,方心头退晕方向与旋花相同。垫板刷深香色油饰。

图三 西碾房内檐彩画
两端副箍头刷香色,其内绘整箍头及整栀花盒子。金瓜柱上端绘青色副箍头,下端绿色整箍头,中间设栀花及整旋花。
彩画的显著特征为:①方心尺寸远小于找头尺寸。②一字方心的尺寸比例失调,其端头距方心头过近。③个别彩画的找头不设皮条线,疑似匠人绘制失误造成。
(4)东、西仓房
内檐檩、枋大木绘制雄黄玉旋子彩画,较碾房彩画颜色偏浅。以浅香色打底,纹饰大线及旋花用青、绿、白三色绘制,且皆做退晕。轮廓线用白粉勾勒,其内依次设浅色、原色两种色彩。方心设黑一字,方心头退晕方向与旋花相反,白粉在最内侧。垫板刷红油饰。

图四 东仓房内檐彩画
两端设黑老箍头,其内绘整箍头及整栀花盒子。金瓜柱上端绘青色副箍头,下端绿色整箍头,中间设栀花。脊瓜柱上端绘青色副箍头,下端绿色整箍头,中间设两整旋花。
彩画的显著特征为:①打底色偏橘。②青色艳丽,似晚期进口颜料群青。③所有小找头皆为勾丝咬纹饰,且其外侧端头设置为如意头状。
(5)东、西值房
内檐檩、枋大木绘制雄黄玉旋子彩画,较碾房彩画颜色偏浅、偏红。纹饰大线及旋花用青、绿、白三色绘制,不做退晕。轮廓线用白粉勾勒,其内刷原色。方心设黑一字,方心头退晕方向与旋花相同。垫板刷红油饰。

图五 东值房内檐彩画
彩画的显著特征为:①青色艳丽,似晚期进口颜料群青。②青绿色线条粗壮。③彩画不做退晕。④设整、破两种栀花盒子。⑤端头不用黑老箍头。
金柱上端绘青色副箍头,下端绿色整箍头,中间设整旋花。金瓜柱上端绘青色整箍头,下端绿色整箍头,中间设整三旋花。脊枋、金枋底面绘制长流水。
2.形制对比
从箍头设色、打底色、旋眼、二路瓣、方心头、方心黑老等角度分析(表1),在旋眼、方心头、方心黑老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神仓、祭器库的彩画旋眼呈花瓣状、方心头呈尖头花瓣状、方心黑老的端头形状随方心头造型绘制,以上特点是典型的清代中期旋子彩画特征。

(二)工艺调查
除东、西值房外,各建筑内檐的雄黄玉彩画皆属于较规矩的拶退活工艺做法(表2),先通刷浅色,再外侧勾白粉,内侧压原色。东、西值房彩画省略晕色工艺。

1.神仓、祭器库

现存两种工艺(表3)。其一,青、绿两色做拶退,从外至内依次为白粉、浅色、深色。从现存遗迹叠压关系上看,工艺顺序为先刷青绿浅色,再外侧勾白粉、内侧压青绿深色。青色做法特殊,与浅青色间存在叠压关系,先刷12mm宽浅青色打底,再刷8mm深青色。深青色压浅色4mm,露出8mm。绿深色与浅色宽度各平均为8mm,大线白粉宽3mm,箍头黑老宽5mm。

其二,青绿两色不做退晕,不刷浅色。出现的部位位于各间脊部及后金部大木的北侧面,处于室内相对隐蔽的部位。此种工艺比第一种简单,常见于故宫及皇家寺庙中的隐蔽部位,如故宫慈宁花园咸若馆毗卢帽上、大佛堂梢间、崇文区南药王庙后金部、海淀区碧云寺悬塑遮挡处等,属于匠人偷工减料的做法。
2.东、西值房
内檐老彩画工艺相对从简,仅刷宽约7-10mm的原色,再用约2-3mm宽白粉勾轮廓线,不做晕色。
3.西碾房
内檐老彩画采用拶退工艺,先刷浅色,再勾白粉、压原色。其特点是突出浅青色,深青色较窄,为浅色的1/3至1/2宽。绿色深浅色同宽,外侧勾白粉。
4.东、西仓房
内檐老彩画采用拶退工艺,先刷浅色,再勾白粉、压原色。其特点是浅色与深色宽度设置较随意,匠人的手艺略显粗糙。深青色的尺寸范围是浅色的1/3至同宽,绿色深浅色同宽。
(三)多层彩画叠压情况
据现场观察,西碾房、西仓房、西值房具有两层彩画遗迹,但底层彩画显露出的信息量不足以提供更多的线索。从西碾房旋花的位置上看,底层彩画亦使用整箍头起始,并未见早于清代的做法,且盒子的使用量明显少于表层彩画。

二、年代分析
区域内未发现明代及清代早期彩画遗迹。最早的彩画位于神仓、祭器库内檐,为清中期绘制,初步判断为乾隆十八年的遗迹。之后又经过多次修缮(图六)。由于同治、咸丰朝以后,大量进口并使用西方化工颜料,此时彩画的形制已经程式化,因此很难从颜料、形制等方面进行区分。但从底色等细节上,可以判断出本区域内清代后期绘制的彩画呈现出不同批次绘制的特征,且单批次绘制的建筑具有位置对称性。东、西碾房彩画从颜料色相上看偏早,为第一批次绘制。东、西仓房使用进口化工颜料,为第二批次。东、西值房做工最为粗糙,为第三批次。最后,外檐彩画皆为现代所绘制。

三、结语
神仓院的雄黄玉彩画遗迹,包涵众多的历史信息,为我们研究清代地方官式彩画提供了有力的物证,同时也为我们判断现存区域建筑的历史年代及修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清末绘制的彩画,纹饰粗糙、工艺简化,正是与清末动乱、国力衰退的历史息息相关,是当时历史背景的体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3:05 , Processed in 1.088317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