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会仙居是卖什么的?

2025-2-16 20:06|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凌洲|来自: 凌洲业话

摘要: 话说清朝同治年间,一位姓刘的老板在北京前门外鲜鱼口路南开了家店。这店原来是鞋铺,因经营不善倒闭了,被刘老板租下后改成小酒馆,也没字号,酒菜儿呢、我不知道算不算老北京方言、叫“折(一声)箩”;说白了就是 ...
话说清朝同治年间,一位姓刘的老板在北京前门外鲜鱼口路南开了家店。这店原来是鞋铺,因经营不善倒闭了,被刘老板租下后改成小酒馆,也没字号,酒菜儿呢、我不知道算不算老北京方言、叫“折(一声)箩”;说白了就是收购一些大饭庄的剩菜,混的一块儿加热再出售。搁现在八成儿是没人吃,忒不卫生,但那会儿穷人多,这里肉的素的都有,能拿它开开荤、给肚子增加点儿油水儿,老话儿管这类吃食叫“穷人乐”。


这天店里来了一个老头儿,要了两碗折箩跟一壶酒。可结账的时候才发现钱不够,掌柜的说:“不够就算了,干脆也别给了,您这么大岁数,白吃一顿也没什么。”老人笑笑没多说就走了,掌柜的继续做生意。可他惊奇的发现:折箩越盛越多,直到快打烊了,一锅菜不但没卖完,反而满了。等于今天的菜没本钱一样,所以赚了不少。掌柜的纳闷儿,难道我这锅是聚宝盆?不能啊,要是聚宝盆早就“显灵”了。

想了半天灵机一动:今天来的那个老者肯定不是普通人,见我们两口子辛苦经营、诚信为本,又好心眼儿,这是神仙来帮自己了。打那儿以后,小店的生意果然越来越好,掌柜的也起了字号,就叫“会仙居”。 当然这是传说,当不得真,但鲜鱼口早先真有这个店。刘老板夫妻没有子女,老了之后将会仙居交给了弟弟。这位刘二先生不大会做生意,便将两个儿子送到别的饭庄学徒,学手艺及生意经;留下小儿子在店里帮忙。

光绪二十年哥儿俩学徒期满,回到自家店。因为有了手艺,也就不再主打折箩菜,而是自制酱肉和火烧,还将从广来永羊肉铺学来白水羊汤加以改进,用猪肠、肝儿、心、肺等下水加佐料儿煮,起名“白水杂碎”。但是这道改良版小吃问世后并不太受欢迎,因为猪下水白煮首先色儿就不好看、瞧着没食欲,加上脏腥味儿重,所以不怎么好吃。


图片
清末民初在高人指点之下,哥儿仨再次改良,把猪心、肺去掉,只用肠儿和肝儿。其实您在家也能做,就看手艺火候儿了:肠子用盐碱浸泡揉搓,再用醋水洗净,去掉腥臭味后加葱姜、花椒、大料、桂皮、香叶、料酒、糖,用文火炖煮至软烂,然后切成“顶针儿段”。鲜猪肝切成柳叶片儿,略微焯一下去掉血沫子。起锅烧油,将大料炸透捞出后放蒜末,加黄酱炒透,盛出备用。

图片
再用提起熬制的口蘑汤煮沸后下肥肠段儿、炒好的蒜酱,二次下蒜末,最后下猪肝儿,然后勾芡,芡勾得要略稠,插筷子不倒最好。最后还得下一次蒜末。 说到这儿您早该看出来了,就是现在还挺出名的北京小吃:炒肝儿。今儿为什么说它?第一是因为普遍认为炒肝儿就是会仙居发明的;第二是前两天网上看到一起“炒肝儿之争”:

图片
有外阜的朋友说“北京无美食,全靠下水凑”,炒肝儿卤煮之类全是过去穷人吃的。“美食荒漠”这事儿根本就不该争竞,因为您认为的美食别人不一定爱吃,同样,别人认为的美食您也不一定喜欢。所以美不美没有统一的标准,掰扯儿不清楚。炒肝儿过去也属穷人乐,这倒是不假,因为过去好肉贵、穷人多,所以相对便宜又能开荤的下水就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聪明能干中国人将食物加工发挥到了极致,让它们变成了美味。

图片
但这种现象可不光在北京啊,从南到北哪里的人民不吃下水?反正我想不出来,不吃猪肉的民族都一样啊,无非改成牛羊而已。同时还有一部分网上的老北京又将炒肝儿捧过头了,我觉得除非特别爱的,恐怕不会见天儿吃它!至于有人说必须托着碗底儿、转圈儿喝,这个可以有,因为炒肝儿欠汁儿浓稠,烫且凉的慢,但凉了又不好吃,所以沿着碗边儿喝省得烫嘴。但没有那么多必须吧?


图片
还说什么用勺喝算露怯,说人家是“砂锅安把儿——大怯勺”。这就真的有点儿“穷讲究”了,跟吃“洋餐”哪手拿刀、哪手拿叉子是一样的,管那么宽干什么?好吧,见仁见智吧!说回会仙居。炒肝儿一经推出便以色泽亮丽,味道鲜美醇厚而广受欢迎,比原版白水杂碎不可同日而语。几年的光景会仙居就将生意做大,一间平房的门脸儿变成二层小楼。 民国二十二年,会仙居斜对面儿新开了一家专卖炒肝的饭馆儿,叫“天兴居”。

图片
他们家做的也挺好,抢去了会仙居不少生意,但会仙居字号老,回头客多,因此并没没落。但不久之后刘家哥仨相继辞世,会仙居第三代是兄弟五人经营,不如上辈心齐,就采取了接月轮流掌柜的方式。内部不和谐加导致会仙居的生意大不如前,倒是天兴居经营的不错,逐渐将许多会仙居的老主顾拉到了自己家。 解放前后会仙居重整旗鼓,提高了质量,改善了态度,生意逐渐好转,再次出现两家争雄之势。

图片
1956年公私合营,竞争对手居然成了一家,用的是天兴居的房,挂的是“公私合营会仙居、天兴居饭馆”的牌子。前两年鲜鱼口升级改造为传统小吃一条街,炒肝儿店停业一段时间后重张,就叫天兴居。当然北京还有很多炒肝儿店,我也没收人家钱,所以不是替他做广告,只是讲讲炒肝儿的由来。它吃起来蒜香十足,但“吃蒜不见蒜”,而且没有肥肠的腥膻之气,味道浓厚,肥而不腻,大多数人接受不了北京特有的“饮品”:豆汁儿,但它接受起来不难。

图片
还有个事儿,还有人说炒肝儿必须就包子吃,这个怕也不是。据我所知,最早的炒肝儿就火烧(也就是没芝麻的烧饼),因为炒肝儿是穷人乐,肉包子可不算。火烧多便宜呀?再说发明炒肝儿的会仙居,人家以前就是卖火烧的。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2 05:36 , Processed in 1.101236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