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游龙戏凤》里,明正德帝对李凤姐说:“在那北京城内,大圈圈里头有个小圈圈,小圈圈里头有个黄圈圈。我就住在那黄圈圈里面。”“大圈圈”是内城,“小圈圈”是皇城,“黄圈圈”则是紫禁城。明、清两朝,这种“圈圈”套“圈圈”的城市布局,逐渐成为影响百姓交通出行的障碍。民国时期,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的朱启钤,为疏通京城交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城市道路改造。 改造正阳门打通堵点 1914年,朱启钤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并兼任京师市政督办。疏通北京城日益严重的交通拥堵,成为他面临的第一个市政建设的难题,而正阳门则是其中的关键点。 正阳门地位特殊,在明、清两朝一直被看作“国门”,除了皇帝出祭巡狩之外,终年不开。京城百姓如果想从鼓楼去正阳门外,须绕开皇城奔西四、西单,而后往南出宣武门,顺着护城河往东,走很长的一段路才能到。 晚清时期,正阳门外地区已经是京城首屈一指的商业区。到民国初年,京奉、京汉两条铁路的始发站都建在了正阳门瓮城附近。一时间,正阳门外四方云集,交通异常拥堵,有时甚至持续到深夜。这片庄严宏大的正阳门建筑群,已经严重阻碍了京城内外的交通往来,影响了百姓生活和城市发展。 6月,朱启钤提议改造正阳门,聘请德国人为工程设计师。一时间,反对声音不断:有人认为改造正阳门会破坏风水,冒犯神灵;有人对聘用外国工程师颇有非议,极力反对。正阳门外商贩对工程占用土地的情况也怨声载道。但朱启钤顶住这些压力,在解决了资金紧缺等问题后,正阳门改造工程如期开工。 1915年6月16日,朱启钤在正阳门箭楼上,冒雨主持开工典礼。他手持一把银镐,刨下了第一块旧城砖,由此延续几百年的京城交通格局开始改变。 正阳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等。朱启钤拆除了依附于正阳门箭楼的大部分建筑,只保留了瓮城内观音庙和关帝庙,并在两侧城墙上各开两个出入内城的门洞。至此,正阳门箭楼成了一座独立的建筑。他又主持在瓮城月墙基址上新建两条20米宽的马路,修筑了人行道,四周种植树木,地下铺设排水暗沟。这些举措大大改善了正阳门一带混乱拥挤的交通状况。 朱启钤改造正阳门工程并不是简单地拆除,而是拆与建同时进行。瓮城拆除下来的渣土,既垫平了京奉、京汉铁路两侧的洼地,又拓展了京城民用土地面积。瓮城拆下来的木料和建材,也物尽其用,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扩建时派上了用场。保留下来的箭楼,在平台上增设了汉白玉栏杆和突出的眺台,在箭窗上修建了白色弧形华盖。今天的箭楼就是这次改造后的样貌。 如此浩大繁复的改造工程,于当年12月29日全部完工。正阳门改造工程成为旧城改造的一个先例。当时有一首《竹枝词》这样赞道:“都市一洗帝王尊,出入依然任脚跟。为问大家前二载,几人走过正阳门!” 1916年改造后的正阳门(来源:《京华旧影》第24、25页) 拆除千步廊贯通长街 明、清两朝,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将东西城之间的交通隔断。那时,天安门前是一块封闭的“T”形宫廷广场。广场横向部分是连檐通脊的廊房,两端分别是东长安门和西长安门。纵向部分是从天安门向南一直延伸到大清门的千步廊。 作为皇权威严的象征,这个宫廷广场呈现严格的轴线对称,并且层层封闭,只在皇家举办重大庆典和向全国发布政令时才使用。市民想在东西城走动,必须绕行地安门北的皇城根或正阳门内的棋盘街。因此,逐渐形成了内城南北向道多路长、东西向则道少路短的状况,东西、南北交通都极不方便,加之城内道路多为土路,“晴天沙深埋足,尘土扑面;阴雨污泥满道,臭气熏天”。 于是,朱启钤在改造正阳门时,一并拆除了天安门南面的千步廊、棋盘街,以及天安门前东西三座门两侧的宫墙。原本封闭的宫廷广场变成了人们自由往来的开放空间,不仅疏解了前门地区的拥堵,而且自此东西长安街也开始贯通。市民第一次可以在东西长安街上自由穿行,长安街的横向对称模式正式形成,天安门前的空地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广场。 与此同时,朱启钤又主持在天安门东西两侧两条长街南端的皇城城墙上打开了两处豁口,打通了皇城东西两侧的两条南北走向道路。为了与紫禁城西侧的“南长街”相区别,特将东侧这条长街定名为“南池子”。而后又在南长街和南池子路口设计建造了拱形街坊门,既与皇城红墙形色一致,又美化了长安街景致。南长街与北长街、南池子与北池子的打通,解除了皇城对北京南北交通的禁锢,成为畅行京城的通衢大道。 现在的南北长街、南北池子大街、府右街都是朱启钤主持打通的。长安街两侧的槐树,也是朱启钤当时从外国引进的。在西长安街南侧、中南海对面,至今还有一段西式矮墙,正是朱启钤主持北京市政改造时留下来的遗迹。 当时,这些新道路虽然多数只是经过轧实垫平的土路、碎石路,但较之过去还是平坦坚固、干净整洁了许多,给市民留下很深的印象,甚至发出“马路平平滑似油”的赞叹。 修建环城铁路畅通流转 疏通内城道路之后,朱启钤又将目光投向城外。自从京张铁路建成通车后,前门、广安门、西直门等地方都建了火车站。虽说北京市民出远门方便了,可是内城绝大多数地区不可能铺设铁轨,那个时代也没有能运输重物的大卡车,因此百姓生活必需品的运输、供给成了问题。 于是,朱启钤提出了修筑京师环城铁路的计划,以改善城市交通并提高火车运送效率。 京师环城铁路建在城墙与护城河之间的荒地上,以京张铁路西直门站为起点,经过德胜、安定、东直、朝阳四门,在通州岔道的位置,与京奉铁路接轨,而后直达正阳门。环城铁路全长12.6公里,新建了德胜门站、安定门站、东直门站和朝阳门站四座车站,并且在每座车站都修建了货场。 环城铁路修建之前,那些需要从京张铁路转运到东北或南方的货物,都得先存放在西直门外的货场,等待马车倒运至前门东或前门西火车站,效率极为低下,西直门货场里常常“货满为患”。这两个火车站也经常因货物无处存放或周转不利而出现“人货混杂”的情况。货主们不仅要多支付货物存放与转运的钱,还要承担一些货物存放过久而造成的损失。 环城铁路建成后,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利用环城铁路,货主不用在西直门卸货,就能直接将货物送抵前门,通过京汉铁路或京奉铁路运往全国各地,大大提高了京城的物资流转速度。同时,城内居民也可以就近买票上车,通过环城铁路,在前门东、西火车站快速换乘京张铁路、京汉铁路或京奉铁路。当时,前门一带热闹非凡,就连小商贩们的吆喝里也带上了火车:“东北大榛子啊!坐火车来的啊!” 最为可贵的是,北京环城铁路采用的不是窄轨,而是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直到现在,世界铁路直线轨距仍在沿用这一标准。 朱启钤对北京城市交通的改造,打破了北京数百年城市交通的格局,具有划时代意义。因此,他被人们誉为“北京旧城改造第一人”。 文章引自:《北京老城故事》,北京出版社2022年版。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2-22 05:24 , Processed in 1.16696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