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卢沟桥,人们首先想到的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标志性节点“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卢沟桥作为中国抗战的重要纪念地写入历史,成为一座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之桥!但在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卢沟桥事变”承载的历史意义如此巨大,我们似乎忽略了卢沟桥作为一座古桥的价值。今天在这里就让卢沟桥做一回自己,说说卢沟桥作为古桥的价值。 古桥的“MBTI” 名字——通用名“卢沟桥”,曾用名“广利桥” 位置——北京市丰台区 形制——11孔不等跨联拱石桥 数据——全长266.5米(不含引桥212.2米),宽9.3米 建造时间——金大定二十九年至明昌三年(公元1189年—1192年) 地位评价——中国华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联拱石桥 卢沟桥文保碑 壹 最top传说 北京有句歇后语叫“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不过总有一些人不信邪,非要过来数一数,比如我。 以下视频来源于 行舟记 当然,数狮子人物中名气最大的应该要算乾隆皇帝了。 据传乾隆皇帝在读明代刘侗编写的历史地理著作《帝京景物略》的时候,看到作者形容卢沟桥石狮子“数之辄不尽”,乾隆顿时来了兴趣,立马吩咐三位内监去数狮子,可是三个人回来报上三个答案。于是乾隆又换了一批人过去数,结果依然如此。乾隆不死心,决定亲自去卢沟桥数个明白,可想而知他最终还是没数明白。 那么,卢沟桥的石狮子数量到底是多少呢? 乾隆题碑 来自文物部门的数据—— 1962年,北京市文物部门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进行了一次清点。为保证清点准确,工作人员将每一个望柱都编号登记。这次统计得出,桥上共有281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有一只大石狮。大石狮上的小石狮共计198只,加上顶栏的2只、华表上的4只,大小石狮共计485只。 1964年,北京文物工作队对全桥的狮子再次进行了清点,又发现“躲”在大狮子的毛发下和掌爪中的袖珍小狮子总数多达210只,加上原来清点的288只大狮子,总数达到了498只。 1998年,卢沟桥进行大规模修缮,文物工作人员又对其进行清点。由于之前清点的时候漏掉了被闪电劈掉的桥上的一只石狮子,这只石狮子上还有两只小狮子,所以之后的统计里就加上了这3只,狮子的数量又变成了501只。 所以,“501”成为目前比较权威的数据,不仅是卢沟桥景区简介中狮子数据的来源,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卢沟桥的狮子》一文关于狮子的数据也是来自这里,在1998年以前的课文中曾说狮子数量共有498只,而在如今的课本教材中,《卢沟桥的狮子》一文提到的狮子数量为501只。 来自建设部门的数据—— 孔庆普先生在北京市建设局工作四十余年,曾任工程队队长、市政处总工程师等职务。他在《卢沟桥结构技术研究》一文中对于卢沟桥石狮子清点做了如下记述: “1951年春季,全桥共有281根望柱,望柱上有大狮子281只,小狮子207只,共计488只。此外,在大狮子身上不该有突起的部位而有突起包者共6个,可能也曾是小狮子,加上这6只似是而非的小狮子,望柱上的大小狮子总数是共计494只。 1952年南侧桥栏杆被坦克撞坏两根望柱,这两根望柱的柱头狮子原来都是一大一小,更换望柱时,由于石匠的技术不佳,按照一柱一狮雕刻,因此减少两只小狮子,狮子的总数改成486只,似是而非的小狮子仍然是6只,大小狮子总数改成492只。 1968年桥面加宽期间,更换91根望柱(包括4根角望柱),在91根望柱上共雕出大小狮子164只,其中,一个大狮子的望柱是34根,两个狮子(一大一小)的望柱是41根,三个狮子(一大二小)的望柱是12根,四个狮子(一大三小)的望柱是4根(角望柱)。比原有91根望柱上的狮子多出5只。从此,全桥281根望柱上的大狮子仍然是281只,小狮子由205只增加到210只,似是而非的狮子还有3只。桥面加宽后,望柱上的大小狮子总数是494只。 1986年桥面修复工程开工前,清点望柱上的狮子数量,大狮子是281只,小狮子是210只,似是而非的鼓包不见了,共有大小狮子491只。 1988年9月3日,北侧东起第六十八根望柱(西起第七十四根),望柱被雷击,被雷击的望柱上是一大二小狮子。1999年文物局配制被雷击的望柱时,按照一柱一狮雕刻,又减少两只小狮子,从此,大小狮子共有489只。” 贰 最黑科技 相比赵州桥飞虹卧波的轻盈,卢沟桥的特点就是敦实,这也是形势所需。卢沟桥所处的永定河水流湍急,特别是每年初春时节,冰雪消融,河水裹挟着泥沙与冰凌撞击桥墩,因此要求桥墩要特别坚固。在这样指导思想下建设成的卢沟桥确实非常坚固,历经金、元、明、清到今天已800多年,桥基均未进行过大规模重修。 坚固的基础设计——卢沟桥的桥基采用了特殊的建造方式,桥墩平面呈平底船形,前尖后方。桥墩北面进水,通过“斩龙剑”和“凤凰台”的特殊设置,减少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力,使水流在桥孔间均匀分布,进一步保护桥墩。桥墩南面顺水,砌作流线型,形如船尾,水流出券洞即可分散,减少券洞内水流的压力。这种设计能有效防止水流集中对局部桥体造成破坏,有效抗击水流冲击,卢沟桥建成以来历经多次洪水和地震仍屹立不倒。 巧妙的拱券结构——卢沟桥的桥身由11个石拱组成,拱券采用纵联式实腹砌筑法,使各拱券相互连接、支撑,形成稳固的整体结构,能更好地分散桥面荷载,承载较大重量。 叁 门道看点 看点一:石狮子。卢沟桥最大特色便是桥上众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石狮子,这些石狮子有的威严凝望,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而处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地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地标,卢沟桥上历经800年风吹雨打风化剥蚀之后依然傲立的雄狮又带给人更多联想。 看点二:斩龙剑和凤凰台。拱券石块之间有铁铜子联结加固,桥墩迎水面砌成分水尖,上置一根长约26厘米的三角形铁柱,即“斩龙剑”,锐角向外,以减轻洪流和冰块对桥墩的冲击。在分水尖上面,又盖了六层分水石板,即“凤凰台”,下两层挑出,以上各层逐次收进,既加固了分水尖的稳定性,对桥墩的承载压力也起到了平衡作用。 看点三:旧桥面遗址。据说卢沟桥的承载力达到惊人的400吨,凹凸不平的旧桥面遗迹述说着沧桑往事,在这里,周遭弥漫着庄重而深沉的历史氛围。 最佳角度——日暮时分从卢沟桥西端望向东端的宛平城城门楼,以旧桥面作为前景,低角度拍摄卢沟桥全景,两侧的石狮子与古桥相互映衬,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这是拍摄卢沟桥的最佳角度。 肆 景区槽点 因为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卢沟桥早早就被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成为红色旅游景区,因此景区各项配套设施比较完善,运营也比较成熟,唯一的槽点就是——20元门票。 卢沟桥景区自1992年起收门票,从最初的3元到现在的20元,以前大家也不以为意,而在如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乎都是免门票的形势下,对于卢沟桥景区的20元门票游客就颇有微词了。至于有人说收门票是为了控制游客数量保护古桥,那只能说是借口了。 卢沟桥景区 2019年11月我第一次来到卢沟桥。迎着北京的首轮寒潮,我裹着厚厚的外套,明亮的阳光难以驱散刺骨严寒,永定河已覆盖上薄冰,我内心却热血沸腾,从桥头到桥尾,再沿另一边返回桥头,来来回回数了几回,但是每次的结果都不一样,无法得出一个确定数目。 卢沟桥建成以来跨越金、元、明、清、民国、新中国,不同时期卢沟桥的狮子数量都不同。从历史上官方记载中最多的627只,再到如今景区公布的501只,石狮子的数量之所以一直没有定数,除了更换望柱时简单粗暴地统一以“一柱一狮”替代原来的“一柱n狮”外,其主要原因还是出在小狮子身上。 一是受到风化影响。在800多年的岁月变迁中,许多石狮子受到严重风化,一些小石狮已经被损毁得识别不出模样,有的“鼓包”到底是不是小狮子也难以分辨。 二是姿态难以辨认。卢沟桥的狮子形态各异,站着、趴着、躺着、蜷着,千姿百态。许多小狮子藏在大狮子身下或身后,有的只露出局部,这些情况都为准确辨认和判定增加了难度。 三是计数者的角度。石狮子是立体雕刻,从不同角度观察得到的数据也是不同的,这种观感上的误导也导致了计算不清。以上这些正是大家数几遍都得到不同答案的原因。 大学来京求学,我和同学又去了一次卢沟桥。同学也如几年前的我一般兴奋地在数狮子,而此刻的我在一旁淡然视之。万事万物总是变化无常,没有必要去纠结的东西还是放下吧!卢沟桥恒常不变的,是深刻的历史意义,是卓越的文物价值,如同其下的永定河,逝者如斯,而未尝往。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8 08:37 , Processed in 1.100760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