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京东天津蓟县大稻地村小小太平桥的残躯、惨案和胜利史

2025-2-21 11:51|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锐英|来自: 北京桥梁

摘要: 京东天津蓟县大稻地村小小太平桥的残躯、惨案和胜利史近日,探访古桥,网上搜寻顺路走进了一个小村庄,发现了一座残破的古桥,令人唏嘘!。京东天津蓟县出头岭镇大稻地村东的“太平桥”(图中石梁桥),旁边为2010年 ...
京东天津蓟县大稻地村小小太平桥的残躯、惨案和胜利史
近日,探访古桥,网上搜寻顺路走进了一个小村庄,发现了一座残破的古桥,令人唏嘘!。

京东天津蓟县出头岭镇大稻地村东的“太平桥”(图中石梁桥),旁边为2010年8月15日建成的钢筋混凝土“胜利桥”(摄影王锐英)

1、太平古桥遗迹考察

大稻地村与河北省遵化市交界,村里有一座古桥名为太平桥。检索到16年前的2008年11月,天津北方网讯记者(记者徐燕实习生信华)曾经报道:当地79岁的退休教师张德印为保护古桥东奔西走,多年来翻阅各种资料考证这座石桥建于清代。他还论证:远在元朝末年,原溪水村因战乱被毁,东迁至此更名为大稻地村。鉴于村东南有一溪流从东向西环抱,人们为了便于生产、生活,就在溪流上架起了这座单孔小石桥。1935年春,全村民众同心协力把古桥进行了整修,使之成为一座雕有图案花纹的三孔汉白玉、花岗岩砌成的石梁桥。整修后的桥长8.80米、桥宽3.48米,桥面是用15块花岗岩桥板砌成。桥上两旁分别有汉白玉大理石护栏,上面均刻有图案花纹,与每边8个高0.75米、边长0.31米正方截面汉白玉望柱连排一起而成。

据介绍,张德印老汉在史料中探寻蛛丝马迹,终于得出了结论:村中的小桥,最早出现的时间是在约600多年前。当初这座小桥都是用土和石块临时搭建的,只是一个供人行走的通道。大约在100年前,村里花钱买下了川芳峪附近山上一座墓地的小桥,这座小桥后来被整体移到土桥上,才形成这样的一座桥。因欠缺保护,小桥破损严重。蓟县文保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经考证,这座桥确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时被整体移到大稻地村的,现属于未核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据记载和现场观察,桥梁呈东西向,为三孔石梁桥,整个桥体虽然破损严重,但原石材规整讲究,小巧玲珑,美观实用。桥栏柱上用隶书体刻有四言诗一首:“遵化大稻地,重修太平桥,民国廿四载,永逸一时劳。”诗文由大稻地私塾老师盛德所作并所写。本人考察,如今仅残存最后三字。

可见栏杆残柱石刻“一时劳”三字(摄影王锐英)

汉白玉透空寻杖栏杆残根,可见仅存的云朵下面的瘿项(形似古建中的驼峰),边孔外侧的栏杆的低矮华板高度约30厘米(摄影王锐英)

现场可见古桥两侧的精美汉白玉护栏仅余部分残根,大部完全消失,但地垘石尚为完整。栏杆的瘿项残存,云朵及上部消失,据此可以推测小桥为透空寻杖栏杆,雕刻精美。奇特的是桥梁中部的华板似乎仅有盆唇(华板顶面),边孔靠外的华板很矮,仅约30厘米,如果不是后期改造的话,这是很低矮的透空寻杖栏杆,与上述记载的望柱高0.75米也是吻合的,华板也高度不一致,这在古桥中是比较罕见的。

桥面中孔石梁长约3米,桥面两侧各宽约30厘米者尚完好,中间三块各宽约80厘米石梁均已断裂。桥下的河沟尚未干涸,尚有结冰,墩台难以判断,为垃圾、淤泥、荒草遮蔽。

桥孔墩台现状(南北两侧)(摄影王锐英)

2、大稻地抗日伏击战

值得纪念的还有83年前,就在这座太平古桥上曾经发生过冀东军民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大稻地村曾经发生被日寇生灵涂炭的惨案。

冀东抗战专辑:《探访冀东伏击战战场(1)》(引自网络:磨洗堂)

据《探访冀东伏击战战场(1)》一文记载,1942年7月4日(农历5月21日)上午九时许,30名日军小队乘三辆敞篷汽车,沿燕石公路(蓟县西龙虎峪镇燕各庄至河北省遵化市石门镇)由南向北驶来,途经大稻地村东太平桥,入我八路军十三团三营七、八连的伏击圈。营长赖邦听到通讯员张彦明报告,马上鸣枪,令七连予以阻击。日军见势不妙,纷纷跳下军车,边战边撤,撤至太平桥东南方约150米郑家坟,依坟向我军回击顽抗。此时,埋伏在西代甲庄北唐王庙内的八连全体指战员紧密配合,以机关枪向郑家坟射击。最后双方展开了白刃战,双方伤亡惨重。战斗持续仅半个多小时,八路军全歼日军30人。战斗结束,缴获日军指挥刀一把,12倍望远镜两个,轻机枪两挺,掷弹筒两个,步枪20余支,手枪四把。

胜利桥石碑,于2010年8月15日抗战胜利日落成(摄影王锐英)


张德印老汉发现的“王八盒子”(天津北方网讯报道)

伏击战场就位于大稻地村子东南道路进村处,至今仍残存的老太平桥旁边新建一座“胜利桥”,并立有镌刻桥名和《胜利桥碑记》的巨石一座。周边没有任何山丘,八路军完全依托村落房屋设伏,战场中心就在古桥及周边。战斗结束后,日军展开了疯狂报复,焚烧了全村250户房屋,大部分村民因八路军掩护离家避难,但有七八位滞留在村庄的体弱病残老人,先是被日军强迫为松浦中队收尸,而后被全部杀害,酿成“大稻地惨案”。

2010年,村里在修浚河道建新桥时,曾在古桥下淤泥中挖出一支锈迹斑斑的“王八盒子”手枪(即南部十四年式)。村子在老桥东侧现建有一个纪念广场,主碑题名“大稻地惨案遗址”,记述战后该村遭日军报复情形;纪念墙以文字和绘画记录八路军战斗经过。

结语:大稻地村太平古桥虽然经历过修缮,但显然不完善,特别是欠缺保护,环境也欠缺整治和管理。新建胜利桥与古桥既不不协调,也相互影响,不利于古桥保护。古桥与抗日战争的关系密切,但石碑碑文没有记述古桥的历史,作为文化遗产与历史事件的集中和全面的展现很是不足,令人遗憾。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3-31 13:21 , Processed in 1.099924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