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开封州桥曾经被金代完颜亮挪移改建过

2025-2-23 09:36|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王锐英|来自: 北京桥梁

摘要: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曾经出使金中都(金代北京)的楼鈅,在其著作《北行日录》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北宋东京(汴京开封)的州桥,在金人南侵占领东京并重建了皇家大内时,将大内和州桥位置一同向东稍微移动了一段 ...
南宋著名大臣、文学家,曾经出使金中都(金代北京)的楼鈅,在其著作《北行日录》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北宋东京(汴京开封)的州桥,在金人南侵占领东京并重建了皇家大内时,将大内和州桥位置一同向东稍微移动了一段距离。这条记录对于开封州桥遗址的考古研究应该很重要。

1.时代背景

公元1127年,即北宋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金人南下攻取了宋首都东京城,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之后,金太宗扶立张邦昌,在汴京建立傀儡政权大楚,维持时间仅仅一个月。历经几次傀儡政权之后,贞元元年(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正式将国都从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迁至燕京(今北京),称为金中都,同时将汴京改为南京。贞元三年(1155年),完颜亮授意冯长宁为汴京留守,开始修缮宫室,意图迁都汴京。不料宫室遭遇大火,遭焚殆尽。宋东京大内应彻底毁于此时。尽管如此,完颜亮后续仍旧派人继续营造汴京宫室。从正隆三年(1158年)到正隆六年(1161年),汴京营造完成,六年六月,完颜亮将国都迁至汴京。

2.《北行日录》之州桥

《北行日录》是楼鈅在宋乾道五年(1169年)自十月九日至次年三月六日,随舅父汪大猷出使金国所见所闻的全程记录。时间比金朝迁都仅晚八年。

原文见:楼鈅《攻媿集》卷一百十一《北行日录(上)》。
其中记载,楼鈅一行在离开临安(杭州)后的十二月九日,来到了已经被金人占领的东京城,全文如下: 

南宋楼鈅《北行日録》

“九日庚寅,晴。车行四十五里,道傍多陂塘,路颇迂回。古冢相望,发掘无遗。至东御园小亭少憩。使副以下具衣冠上马,入东京城,改曰“南京”。新宋门,旧曰“朝阳”,今曰“弘仁”。城楼雄伟,楼橹壕堑壮且整,夹壕植柳,如引绳然。先入瓮城,上设敌楼,次一瓮城,有楼三间,次方入大城,下列三门,冠以大楼。由南门以入,内城,相去尚远。……入旧宋门,旧曰丽景,今曰宾曜,亦列三门,由北门入,尤壮丽华好。门外有庙,曰灵护,两门里之左右皆有阙亭。门之南即汴河也,故街南无巷,街北即甜水巷。过郑太宰宅,西南角有小楼,都人列观,间有耆婆,服饰甚异,戴白之老,多叹息掩泣,或指副使曰:“此必宣和中官员也。”相国寺如故,每月亦以三八日开寺,两塔相对,相轮上铜珠尖左暗右明,横过大内前。逆亮时,大内以遗火殆尽,新造一如旧制,而基址并州桥稍移向东。大约宣德楼下有五门,两傍楼尤奇。……”

文中提到的州桥,始建于唐代,名汴州桥。五代时称汴桥,北宋时将汴桥比作天河,改桥名曰天汉桥,习称州桥,是北宋时代坐落在御街与汴河交汇处的一座著名桥梁。“州桥明月”即为著名的“汴梁八景”之一。1984年考古发现,2018年至今开展全面考古,发掘出了州桥桥体和河道、护岸和壮观的宋代石刻。

3.《揽辔录》之州桥

就在楼鈅重访汴京之后仅仅一年,南宋著名文臣、诗人范成大奉使金国,也来到了被金人占领的汴京城,留下一首悲怆绝唱。

乾道六年(1170年),闰五月戊子,范成大被命以资政殿大学士,与崇信节度使康谞,出使金国至金中都。途中八月,到达北宋故都汴梁,在《州桥》一诗中,他描述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此行记录被范成大著为《揽辔录》,其中还有关于北京桥梁的第一首诗歌《龙津桥》。
楼鈅和范成大看到的州桥应该是金人改建之后的样子。

借此建议:在州桥遗址附近树立范成大《州桥》诗碑。

4.考古意义

州桥考古遗址(摄影王锐英)

近年开封州桥考古轰动全国,对州桥的考古断代、结构变化和文物保护,引发有关方面的特别关注。上述记载:“逆亮时,大内以遗火殆尽,新造一如旧制,而基址并州桥稍移向东”,明确在完颜亮统治时期,不仅重建了皇宫,州桥不见得重建,但应该改建并与皇宫同时向东挪移改扩建了。所以,如今发掘的州桥遗址应有金代挪移改扩建痕迹,说不定位于主桥东侧的显然仓促建造、整体下沉的小拱桥桥体,也有金代扩建的可能性。

上述内容仅供参考。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9 15:21 , Processed in 1.12397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