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河一带的买卖店铺

2025-4-11 10:0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李培忠博士|来自: 好好用脑

摘要: 我写的关于心理学和禅学的文章少有人读。聊印度人的文章拨动了不少读者的心弦。关于清河与朱房的回忆获得了乡亲们捧场。那我就接着回忆清河朱房儿一带或早已不复存在,或物是人非的一些场所。当年商店全是国营的,可 ...
我写的关于心理学和禅学的文章少有人读。

聊印度人的文章拨动了不少读者的心弦。

关于清河与朱房的回忆获得了乡亲们捧场。那我就接着回忆清河朱房儿一带或早已不复存在,或物是人非的一些场所。
当年商店全是国营的,可惜我没有当地那个时代的照片。下面这些照片呈现了2007年冬天621小区及附近的状况。

大楼和朱房的商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住在621宿舍的人家买东西可去三个地方。


第一个地方简称“大楼”,在军营门外马路对过儿有一狭长院落,东西走向。西口儿外马路边儿有一高大而古老的杨树,树干比水缸还粗,盘根错节,浓密的树叶是深绿色的,盛夏季节绿得发黑。从西口儿进去两边是铺面房,中间走道儿是土路。北侧卖文具和日用百货,售货员身后的货架上摆着暖水瓶、搪瓷杯和布料,我上学用的铅笔橡皮圆规尺子都是在那儿买的,那些文具摆在玻璃柜台里。

当年在他家店里不时看到裹着军大衣容貌美艳娇贵畏寒的女性,跟我平日所见女性迥然不同,据说军营里面有文艺团体。她们的出现对我来讲在审美方面无疑是一次启蒙。

南侧屋里卖菜,不如对面儿卖百货的店堂明亮。屋子当中有一溜儿摊床,摆着蔬菜。后来院落东头儿北侧延伸出去,加盖了一间铺面房,更加宽敞明亮,有橱窗,好像是卖百货的,具体商品是啥记不住了,好像有日光灯管儿和五金工具。
621住户第二个购物选择是去朱房村里的小店,我一般从公厕旁边的村口儿进去,经过场院东侧,然后往西,沿村中小路走一段儿,下坡儿的时候看到右手边路北那户人家矮墙里的院落、猪圈和房屋。我知道那家儿姓王,因为他家孩子姓王,初中的时候跟我在一个学校。

坡下儿是井台,有两口水井,并排挨在一起,井口架着辘辘,缠有棕色井绳。这个细节我不确定是现实中真的有过,还是梦境中所见,或者电影中的场景移植到记忆中来了。乡亲们帮我回忆一下,当年村里是否有井台,村民是否肩上担着扁担从那儿挑水,回家倒进水缸。

再往前就是那家小店,位置在村子最南边,再往南,穿过细石碎屑铺就的马路,就是农田和当年的朱房小学。小店两扇绿色的门,进去左侧柜台卖针头线脑,右侧柜台卖油盐酱醋,正前方柜台是木头的,绿色,上头有砧板,卖猪肉。当年的两位店员,均为中年女性,一胖一瘦,戴着蓝色套袖,说话不紧不慢。小店北侧相连的一个院落,好像也卖东西,具体卖啥不记得了。

621的人家平日买东西就去这俩地儿,就近,步行可到。我当年作为未成年人去这俩地儿给家里采购的东西通常是蒸馒头用的碱,还有酱油、酱豆腐、臭豆腐。那时酱豆腐不像现在成瓶儿卖,在店里是放在瓷坛子里,你买的时候自带容器,你买几块儿售货员就用长筷子从坛子里给你夹出几块儿放在你的容器里。

周末去清河,需骑自行车儿。

清河街上的店铺

清河街为南北走向,北头儿是一钉子路口儿,把口儿路东有一新华书店,我中学时代常去,在我的阅读生涯版图上占据重要位置。在我成年之后那书店的门头、招牌和里面书架的布局有时在我梦里出现,我能回忆起来一进门迎面那排书架上书籍种类的标签。

下面的照片是我2008年夏天拍的毛纺厂东门到清河丁字路口儿一线的街景。

我的阅读生涯起点是小人儿书,我家小人儿书最多的时候装满两个小木匣,其实也就十几本儿。我现在依稀记得两个书名,是根据高尔基作品绘制的《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不记得内容了。我妈给我朗读每页图画下面那两行字儿,她靠在被垛上,把书举在眼前,我躺她旁边儿,她不仅是读给我听,自己也被故事深深吸引。

我妈一生愁苦,五十七岁就去世了。她年轻时内心有强烈的渴望,但环境根本不给她机会,自己的处事能力又跟不上,待人接物做不到圆融通透,虽然努力,但不在点子上,做无用功,还跟人较劲,跟家里人也较劲。回忆起来,在她苦命的一生当中,我和她之间全情投入地分享的体验并不多,她给我朗读小人儿书的那些瞬间是共同体验的罕有的例子,我俩都脱离了现实中的自我,忘记了时间流逝,一起进入了故事创造的虚拟现实。

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放寒假,每天早上父母上班之后,我自己在屋里看书,听见其他小孩儿在外边玩儿,喧声很大。当年女孩儿的户外活动是跳皮筋儿,边跳边唱,“玛丽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歌词的含义和数学运算不明所以,但女孩儿都这么唱这么跳。

男孩的游戏包括骑驴和骑马作战。骑驴的方法是这样的:第一个人面壁靠墙站,第二个人从后面拦腰抱住第一个人并把头扎在其咯吱窝里,呈驴背式,其他人在驴身后排队,轮到谁,谁就助跑,纵身跳上驴背,一个驴身上最终能骑上去四五个人。这个动作类似体操中的鞍马,但你不是跳过鞍马,而是坐上面。后来上中学的时候,体育老师说这个游戏危险,容易造成脊柱损伤,我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

骑马作战的游戏是两人结成一组,一人当马,把另一人扛在肩上,骑在上面的人用手臂相互撕扯,把对方从马上拉下来就赢了。621的孩子们有时候就在楼道里玩儿,趴在楼梯的木制扶手上往下滑,从四楼一直滑到一楼。

我也想出去玩儿,但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就忘了出去,不知不觉到了中午,父母骑自行车回来,用铝制饭盒儿带回从工厂食堂领取的炒菜。当年621厂每天中午给工人发一份免费炒菜,名曰“保健”,据说这种优待的原因是厂里的工作有毒有害。吃完饭父母又去上班儿,我接着看书,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有一次我出去,其他孩子很惊讶,说怎么一直没看见你,还以为你回老家了。

我当时看的是《十万个为什么》,特别喜欢讲如何饲养家禽家畜的篇幅。我养过一只兔子和一只鸡。兔子的来历是这样的:厂里的工人支援农忙,早上五点摸黑去帮贫下中农拔麦子,楼上三儿的父母抓住一只兔子,送来说给我养着,我父母说不要,但三儿他妈一走我就哭了,非要养,我妈就上楼把兔子要来了。

我在阳台上用砖头搭了兔子窝,门口儿用一扇纱窗做门。我每天给兔子喂菜叶和青草,有时候也给他吃西瓜皮。我每天早上一醒来就到阳台上去看兔子,给他加水和草料。有一天早上,我看到挡在兔子窝门口儿的纱窗歪了,露出一条缝隙,兔子不在里边了。我家住在一楼,阳台外墙是镂空的,外面是个空场,对面是加气厂的白色宿舍楼。此后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只兔子。

我中学时代阅读的书大部分是我妈从621厂图书室给我借回来的。我看完一本儿就让她去换,有的时候还告诉她要借的书名儿。至今还能记得借来的书籍包括赫尔曼沃克的系列小说《战争风云》,一共四集,讲二战前后美国一个家庭兄弟姐妹从小到大不同年龄段的事儿,虽然不外婚丧嫁娶,男欢女爱,但人家的生活确实故事性强。
有一次她借回来一本儿美国嬉皮士的小说儿,后来觉得那书可能不健康,但我已经如饥似渴地看完了,她就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外国书你要抱着批判的态度去看,一定要分清好坏,别中毒!” 

我在清河书店买的书,都是621厂图书室没有的,其中包括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儿《点与线》。我初中二年级暑假期间读了这本书,书中情节引人入胜,情感表达真切细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主题看似讲悬疑和犯罪,其实是“义理与人情”。

除了负责办案的侦探,书里还有一个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那是一位中年男性,头发上总是擦了过量的头油,油亮油亮的,他跟侦探解释说是年轻时形成的习惯,不搞成那样就不舒服。他告诉侦探自己怀念年轻时在远洋货轮上当海员的日子,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靠在船舷,仰头看见星空,即使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也忍不住流下眼泪。我当时虽然尚未见过大海,但马上领会了那种心境,作为人类个体在茫茫宇宙中突然发现渺小的自己那种惊诧的感觉拨动了我的心弦。

假期结束之后学校开大会,学生自带小凳,按照班级坐在操场上。那时北京二十中只有两座教学楼,中间夹一标准田径场。每个班级男生一队女生一队并排坐着,我旁边的女生来自西三旗附近一家研究院的知识分子家庭,成绩优异。初三分快慢班,进入快班的学生几乎全是那一群体,社会阶层造就的个体差异在那个年纪已经是显而易见。校长和教导主人在台上讲话的时候,她给旁边的人讲《点与线》,她把几条叙事线索捋得清清楚楚,每条线索在哪儿中断,后来怎么接上,讲得严丝合缝,台上领导讲完了,她的故事也讲明白了。我在旁边儿大为震惊,原来人类个体当中还有如此聪明的脑瓜儿。

当年清河书店背后小胡同儿里有一冰棍厂,厂区只有一个狭长院子,两边是库房和车间。小时候吃的2毛钱一根儿的红果冰棍和5毛钱一根的小豆冰棍儿,还有后来出现的更高级的奶油冰棍儿都是从那儿批发来的。卖冰棍儿的老太太推专用车,白色正方形木箱下面安四个小轮子,推车的把手跟木箱呈45度角,箱子上面盖着保温的白色棉被。老太太推着小车儿走街串巷吆喝冰棍。

我高中毕业那年暑假实在无事可做,哭着喊着要去当临时工挣钱。我父亲跟冰棍厂的厂长说了,人家说来吧。头一天我一早儿去报道,人家也没给派活儿,就让我在一屋子里呆着。屋里还有一看似我年纪比我小的小伙儿也在那儿带着,听口音是长江流域的。他跟我说他父亲或者母亲故亡,活着的一方再婚,家里人不待见他,他待不下去,流浪到此。我说你住哪儿,他说附近一好心人家让他免费住在院儿里的耳房。

这是清河街北口儿的一些情况,以及我在那里留下的足迹。下次咱们继续往南捋,回忆那条街上的牛羊肉店、蔬菜店、理发店、清河浴池。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10 12:16 , Processed in 1.09247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