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谷雨,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春天快结束了,夏天要到了。春季是赏花的好时候,暮春虽然有些花期已过,但也有正当时的,比如牡丹。老北京有这么句话,叫“中秋卢沟晓月,谷雨崇效牡丹”,指的是中秋节到卢沟桥赏月,谷雨去崇效寺赏牡丹花,并称北京两大节令盛事。崇效寺在哪儿呢?就在南城白纸坊地区。白纸坊可厉害了:沿称了近八百年。 坊是古代行政区划,类似现在的街道办事处,起源也很早,《旧唐书》中说:“在邑者为坊,在田野者为村”。北京在辽南京与金中都时期也实行坊制,但因城市位置不同,如今痕迹较少;最出名的当属元大都五十坊,当然明朝也是。《明史》中又说:“在地曰坊,近城曰厢”;元代坊与坊之间的通道叫巷,所以坊制也称里坊制、厢坊制或坊巷制。 白纸坊是元朝至元九年(1272)设立的,只是最初并没“入编制”,不在“五十坊”之列。而是负责生产皇帝诏命纸扎的机构,归礼部。明早期也不作为正式坊名,直到加筑外城后才成为外城八坊(正东坊,正西坊、正南坊、正北坊、崇南坊、宣北坊、宣南坊,白纸坊)之一。清《京师坊巷志稿》中则说:“南城诸坊,白纸坊最大,今居民尚以造纸为业”;可见地名还在,并一直沿用至今,不到八百年也差不了多少。 然而崇效寺比白纸坊还厉害,历史更久。都说北京城内最老的寺庙为法源寺;其前身可追溯到唐贞观十九年(645),李世民为纪念跨海征东中死难的将士、准备在幽州建一座寺庙,可没等建成李世民去世了。后经高宗李治、武则天多次降诏才于通天元年(696)建成,取悲悯忠臣良将之意,故称悯忠寺,清代才改称法源寺。而崇效寺始建于公元627年,初称崇孝寺,据《桃花圣解庵日记》载,为幽州节度使刘济所建,这年正是李世民登基改年号为贞观的时候,比悯忠寺建成早了近七十年。 此后历经唐宋香火不断,盛极一时,宋末焚于战火。时至元末,遍地狼烟,元顺帝下令重建崇孝寺,并改名“崇效”,欲仿唐太宗、来挽救元朝危机,但最终无力回天。明嘉靖元年,太监袁福、马玉等人与崇效寺住持了空和尚共同出资扩建寺院;嘉靖三十年内官监李朗捐资,在寺院中央增建藏经阁,此时崇效寺规模基本定型:占地40亩,附属土地42亩,有房114 间,共三进院落;除藏经阁,还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无量殿)等主要建筑。 嘉靖年间吏部员外郎杨继盛前来游寺,留下“无尘别境”墨宝。杨继盛就是上奏弹劾严嵩那位,后来被陷害下狱,受尽折磨矢志不渝,死后被百姓尊为城隍,所以北京的城隍爷与城隍奶奶就是杨继盛夫妇。明末,洪承畴在松山、杏山与清兵作战,后来被俘降清,手下杨姓偏将不愿投降,隐居在京东盘山出家为僧,法名智朴;他画了一副《青松红杏图》影射松山杏山战役,寄托兵败流亡、有家难回的痛苦。 智朴后来携画卷入崇效寺,此后300年多年中有王士祯、朱彝尊、翁方纲、纪晓岚、林则徐、康有为、梁启超、鲁迅等上千位名人留名题诗,画卷被陆续接裱到三十余丈,卷起后“粗如牛腰”。嘉靖四十三年崇效寺大修,万历二十一年风水先生认为藏经阁位置不好,就把它移到了寺院后面的方丈院。藏经阁东北有僧塔,塔周种了千株枣树。初夏香气四溢,入秋火红一片,堪称一大奇景。 清初诗人王士祯初到崇效寺拜访雪坞法师时被枣花香气熏醉,错将此地当做佛国栴檀林,夕阳西下竟不肯离去,还给崇效寺起别名“枣花寺”。后来他与朱彝尊(二人并称南朱北王)在寺内种植不少梅树、丁香和海棠,枣树渐少后又以丁香花事闻名。民国时枣树仅有少量遗存,但王士祯种的牡丹名声大噪,尤其是引自山东曹州的名贵绿牡丹和墨牡丹为京城仅有。此后便成为著名的谷雨牡丹盛事,不但与卢沟晓月起名,还与恭王府的海棠、法源寺的丁香并称“京畿三大花事”。 乾隆年间,方丈宁一法师主持大修崇效寺,同治十年在寺内开过粥厂救济穷苦百姓。1903年张之洞到崇效寺求观《青松红杏图》而不得,因为1900年“庚子之乱”本寺惨遭兵灾,名画流落民间;几经辗转被著名鉴藏家杨荫北购得并保存了10年。1910年妙慈和尚找到杨荫北,杨不要回报欣然归还《青松红杏图》,妙慈赠牡丹数株答谢杨先生,此事轰动一时,四方传颂杨荫北的大度。 民国后崇效寺虽日渐衰败,但花事仍闻名京城。当年在白纸坊曾设印刷局,解放后相继改为中国人民印刷厂、北京印钞厂;印刷子弟小学为容纳更多学生,迁入崇效寺,改为崇效寺小学,即今白纸坊小学;朱德、徐特立、黄炎培曾来学校赏牡丹,后因学校扩建,名花险些被毁,在有关人士的倡导下被移植,如今中山公园里的牡丹很多就是原崇效寺的。 白纸坊小学地址虽为白广路乙27号,实际在崇效胡同东端路北;寺前道路原称白纸坊街,后叫陈家胡同,1949年后以寺命名、改称崇效胡同。而枣林前街等地名也与崇效寺枣树有关。关于本寺还有很多轶事,就先不细说了。总之现在仅存藏经阁等少量建筑遗迹,藏经阁比较完整,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白纸坊小学后头。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5-7 13:47 , Processed in 1.095233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