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井逛吃指南:这些百年老店没去过等于白来! 过了金鱼胡同西口往南就是王府井了。原来的王府井大街始建于元代至元四年(1267年),因明中叶以来街上的一口甜水井而得名。此井20世纪20年代被湮没。1998年,王府井大街整修改造时发现了这口古井,就在王府井与东华门大街相交的路口西南角。第二年古井被用铁链子圈了起来,盖上了全新的铜质井盖,圆形井盖周边由代表着中国传统吉数的九条明清时期龙的形象盘绕而成,体现这口井的悠久历史,从而也成为王府井大街的一处地理标志,每天都会吸引无数行人、游客上前围观、拍照。 走过古井,就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外文书店,据说这里经营的外语语种书籍多达21种。书店二楼有音像制品,可以买到少见的原版古典音乐的磁带。 再往前走就是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的北京市百货大楼。其实在1955年国庆前夕开业时称为北京市百货公司王府井百货商店,由于这座6层高的百货商店在当时一片平房建筑的王府井大街上鹤立鸡群,就是在全北京市的百货商店中也堪称是“大楼”,因而京城市民就称它为百货大楼。“上大楼买去!”曾—度成为百姓的口头语。现在大楼门口中央立着售货员张秉贵的塑像,正面基座上是陈云题词:“‘一团火’精神光耀神州”。张秉贵是卖糖果的售货员,多年来练就了一抓准的本领,就是说只要顾客说出买多少斤两的糖果,他用手一抓,放秤上一称,基本都不差,成为百货大楼的招牌,也是全国商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大楼—层东北角还有张秉贵纪念馆。近年来,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二层出现了一个场景沉浸式体验空间“和平菓局”,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其实它就是一个销售京味糖果、糕点、小吃的大卖场,之所以能迅速成为王府井大街上新的“网红打卡地”,就在于它把卖场变身成四五十年前的一座“老北京城”,还原了最朴实无华的老北京市井生活。 在百货大楼的南侧曾经有排平房,有各种各样的小店铺,离这排平房不远便是人民日报社的五层大楼,楼前有排宣传窗,展示着当天的报纸,引来不少过路人驻足观看。后来《人民日报》迁至金台路,这座大楼成为经济日报社所在地。楼南面是著名的北京画店,门前的牌匾是由著名画家吴作人先生题写的。我的伯父喜画工笔画,退休后回到北京,仍为北京画店画画,他画的金鱼栩栩如生。有—次,伯父让我把他的作品送到画店去,因而有机会进入北京画店。别看门脸不大,店里却很宽敞,四面墙上悬挂的字画都是著名书画家的作品。 在王府井大街西侧还有普兰德洗衣店,1927年在上海建立,1956年迁到北京。创建于1937年的大明眼镜店以“验配准确、技术精良、专业能力强和承接高难光度眼镜定配制作”而闻名。郭沫若同志生前在到大明验光配镜时与大明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特意为大明题写了“大明眼镜公司”的字号。我用的花镜都是在大明配的,虽然价格高些,但用起来确实是好使。与大明相邻的还有红光照相器材店。东华服装店也在这旁边,我在这家店里买过华表牌的毛涤风衣,质量很好。我的第一件中山服、第一件西服和唯一一件雪花呢长大衣都是华表牌的,是1963年在原百货大楼服装厂“特需车间”基础上建成的华表时装公司生产的。再往南走就是东长安街上的北京饭店了。 王府井大街南口东侧,有我逛王府井必去的与共和国同龄的新华书店,四层高的王府井书店一直因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服务最好,被社会各界誉为“共和国第一店”。 从新华书店往北走是工艺美术服务部,是第一家专营全国工艺美术品的商店,开业于1954年。服务部旁边是在上海创办、1956年进京落户的中国照相馆,门前的橱窗里摆放着为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三位国家领导人拍摄的标准像。2000年时因出国办护照,我到中国照相馆拍照,这张照片成为我最满意的一张证件照。 帅府园西口有全聚德烤鸭店,在临王府井大街把角处,50年代是新华书店少年儿童图书门市部。后来,少儿书店变身蓝天服装店,与位于东华门大街上的雷蒙服装店都是从上海迁来的,是当时北京的高级服装店。 往北走是新中国儿童用品商店,里面从衣裤鞋帽到童车玩具无所不有,是王府井最吸引孩子们的地方。这家商店建于1956年,店名为宋庆龄亲笔题写,是当时北京最大的儿童用品专营店。 挨着儿童商店的是亨得利钟表店,亨得利是“生意亨通、利市百倍”之意。此店1915年创办于江苏镇江,1930年在王府井开设分店,专营销售和维修钟表,1991年增加金银首饰业务,改称亨得利钟表首饰店。附近还有建华皮货服装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27年的“德源兴”,主要经营裘皮、革皮等皮货和地毯、丝绸、顾绣。1993年被内贸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 四季香果品店面对百货大楼,每年夏天在临街的护栏下堆满了西瓜,逛街累了的游人都围在瓜摊前吃西瓜,成为夏日王府井一景。与果品店相邻的还有碧春茶庄和王府井食品店。 邻近东安市场南门的是盛锡福帽店和同升和鞋店,两家总店都在天津。旧时天津有租界,比起北京更洋气些。因此这两家进京开店于王府井,鞋帽样式要比前门的马聚源、内联升新潮和洋派些。 创办人刘锡三1912年把自己创办的帽店命名为“盛锡福”,“盛”字是希望买卖茂盛,“锡”字是取刘锡三名字中间的一个字,“福”字是因为刘锡三乳名叫“来福”,是祝福吉祥之意。据说“盛锡福”牌匾是由吴佩孚书写的。刘锡三为了创名牌,还申请注册了“三帽”牌商标,在“盛锡福”三个字下面,用草立连成环形,中间三顶不同样式的帽子呈“品”字形,下面是“三帽商标”四个字,从上往下顺着一念,刚好就是“锡三”二字。北京王府井盛锡福帽店是天津盛锡福帽店于1937年左右在北京开设的分号。这家帽店经营的帽子,四季齐全,春秋季的呢帽、夏季的草帽、冬季的棉帽都是畅销货,还曾经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精心制作出圆顶帽、皮帽、礼帽、金丝草帽等各式帽子。 寓意为“同心协心,和气生财”的同升和鞋店始建于1912年的天津,1932年其分店落户于王府井,以经营鞋类产品而闻名,属于前店后厂,能够根据消费者的特殊需要现场为顾客量脚型订制皮鞋,也曾经为国家领导人以及文体人士制作皮鞋。在产品上以精品鞋和中老年鞋为主,继承和发扬老字号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的传统,在有限的营业面积中划出30平方米作为同升和传统手工工艺的演示台,推出了制鞋巧匠张庆军加工订活的服务品牌,使一些有特殊要求的顾客穿上了合适的皮鞋。 东安市场南门和西门之间有百草参茸国药店,后来又加挂了永仁堂中药店的招牌,橱窗里摆放着梅花鹿和鹿头。西门北侧是开业于1938年的新巴黎丝绸店,主营苏杭丝绸,1956年改称新世界丝绸店,南侧是华大呢绒绸布店。当年从西门进入东安市场如同走进—条带天棚的胡同,胡同两侧是—间间店铺,服装、百货、图书、烟酒、食品应有尽有。改造后的东安市场西边的人行道上,设置了以清末民初东安市场商贩云集的老照片为原型创作的《理发》《单弦》《拉洋车》三组《都市风情》雕塑小品,让人们想起老北京的生活,体会那北京曾经特有的韵味。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4-28 14:12 , Processed in 1.095038 second(s), 8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