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柳泉居饭庄”

2025-6-30 13:12|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侯式亨 |来自: 燕舍谭

摘要: 片 柳泉居是一家明代就有的真正北京风味酒馆,初时地址在今西城区护国寺西口路东,由院内的一株大柳树和一口甜水井而得名,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在北京的饮食行业中,是一家“超级老店”。  《陋闻曼志》 ...

       柳泉居是一家明代就有的真正北京风味酒馆,初时地址在今西城区护国寺西口路东,由院内的一株大柳树和一口甜水井而得名,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在北京的饮食行业中,是一家“超级老店”。

  《陋闻曼志》介绍说:“故都酒肆,颇占有相当之历史,士夫骚人,每以此为留连之乐境。其风清季为尤盛,其别亦有可志纪者:……故都酒店,以‘柳泉居’最著,所制色美而味醇,然向不售碗酒。至若北酒店,更设有肴品,如糟鱼、松花、醉蟹、肉干、蔬菜,下逮干鲜果品悉备……”

  清末民初夏仁虎所撰《旧京琐记》中,关于柳泉居有这样的记载:“……柳泉居者,酒馆而兼存放,盖起于清初,数百年矣。资本厚而信誉坚……·”关于柳泉居准确的开业年代已无考,但数百年的历史已足以说明它的悠久,在北京的饮食行业之中,即便是著名的“全聚德”、“都一处”等老店,亦不如柳泉居“年长”。

  有关“柳泉居”的命名及最早的牌匾,还有着这样一段生动的传说: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皇帝)宠信奸相严嵩,甚至说过“世上没有杀严嵩的刀、斩他的剑”。穆宗朱载垕(隆庆皇帝)继位以后,决心除掉严嵩,但由于先王曾讲过那样的话,所以也只能罢他的官,抄他的家,给他留下一个银饭碗,叫他沿街乞讨,想饿死他。

       北京人都恨严嵩,谁肯接济他呀!他又饿又渴,走到新街口南边的一个黄酒馆前,就再也走不动了。这黄酒馆前有一棵大柳树,树下有一眼井,井水清澈甘洌。掌柜的是个山东人,他用这井水酿出的黄酒味道纯正、特别地道,正所谓“好水酿好酒”。严嵩闻到酒香,便来到这家酒馆,央求掌柜的给他点酒喝。掌柜的一看他端的是银饭碗,知道他就是严嵩了。曾听人说严嵩写得一手好字,那掌柜的脑瓜儿好使,灵机一动,便心生一念,随即取出笔墨纸砚,说道:“给你酒喝可以,但你得给我这个店题几个字。”严嵩想了想,便提笔写了“柳泉居”三个大字。

      不久,严嵩饿死在街头。他的名字是遗臭万年了,可他写的字却是自成一体,“柳泉居”三个字竟成了他的绝笔。小小的酒馆“柳泉居”也因此而出了名。据说,严嵩亲笔题写的那块匾,现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内。当然,这只是个故事而已,是否属实亦不必深究。

      初创时,柳泉居是一家酒馆,确切地说,是一家黄酒馆。我国黄酒以浙江绍兴和山东的出品最好,即所谓“绍兴黄,山东黄”,可老北京酿造的黄酒也曾独步一时,遗憾的是今天却鲜为人知。《燕京杂记》载:“高粱酒谓之干酒,绍兴酒谓之黄酒,高粱酒饮少辄醉,黄酒不然,故京师尚之,宴客必需。”旧时,柳泉居与“三合居”、“仙露居”号称“北京三居”,便是酿造京味黄酒的著名作坊,均系“前店后厂”。“三合居”开业于清光绪年间,地址在东华门,因当年是由三人合伙集资开办,故名“三合”。“仙露居”也开业于清光绪年间,坐落在崇文门外茶食胡同路北,因喻其酒为“仙人”洒下的露水酿制而成,取名“仙露居”。此三“居”均以酿造京味黄酒而闻名。他们的黄酒酒质清亮透明,喝起来绵软舒适,酒度适宜,清香浓郁、醇和味甜,颇受饮者喜爱,清人还有诗句赞道:

  “饮得京黄酒,醉后也清香。”

       还有“京城三居黄,清香醉神仙”的美句。

      以后,除“三居”外,又相继出现了一些黄酒店,较有名气的还有“四大茂”;即“和茂”、“勤茂”、“同茂”和“盛乾茂”酒店。北京曾出现过黄酒业的“全盛”时期。到了上世纪30年代前后,由于政局动荡,内战频仍,经济萧条,北京的黄酒业由盛而衰,竟到了消失的边缘。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北平《实报》有一篇题为《黄酒业日见衰微》的文章,副题为“三居仅存一柳泉,四大茂相继倒闭”。

      文中说:“黄酒产地以浙绍为佳,本市业此著名者,除柳泉、三合、仙露三居之外,尚有四大茂:即和茂、勤茂、盛乾茂、同茂等是也。今之黄酒店出品,大半皆为本地造,求有三五十年陈绍花雕,谈何容易?

      三居仅有柳泉尚在勉强支持,四茂因东伙缠讼,早已相继倒闭。”

      “国都南迁(指南京),市面繁荣一落千丈,吃喝上早已由讲究而变成迁就矣。三五十年之陈绍,宴席上改用30年白兰地与上等舶来洋酒者居多,普通人聚餐,以‘山东黄’与‘山西黄’为最需要,盖以两种皆为本地自造,取值低廉也。”

      这以后的几年,此种情况基本没有什么改变,反而因时间的推移,对于谁是京黄酒的正宗造家,又产生了争议。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北平《实报》曾有文章对此有专门的介绍,甚至还将酿造所需具体原料讲得一清二楚:“在交通不便之今日,绍兴酒因来源中断关系,已昂如金浆玉液,故现在京市仅北方黄酒大兴其道。北方黄酒以北京黄酒势力最大,其山东黄次之,山西黄更次之。北京黄酒分两途,老牌北京黄酒,为柳泉居之老东及清酒,其后起者则为西直门内玉泉酿酒公司之‘玉泉名酒’,即俗称之仿绍酒者是也。玉泉名酒,一名玉泉佳酿,而金受申老哥则谓玉泉佳酿出自柳泉居,然此二处所谓之‘玉泉’,皆是借名,非真玉泉水制者。真玉泉制酒,则当以清宫内务府酒局为第一。酒局故址在西安门内,设酒匠六名、酒尉二名。每岁春秋,造旨酒黄福酒各两次,每糯米一石,造旨酒90斤、用玉泉延年井水,加淮曲7斤、豆曲8斤、花椒8钱、酵8两、箸叶4两、麻3两;每糯米一石,造黄酒130斤,用玉泉延年井水,加淮曲8斤、豆曲5斤8两、花椒8钱、酵8两、箸叶4两、麻3两;而黄酒之糟粕,则每米一石,用玉泉延年井水,可得福酒(烧酒)2斤,俗曰‘黄中白’,此为真正玉泉佳酿。但不知柳泉居及玉泉酿酒公司之玉泉佳酿原料如何耳。”

       如上所述,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北京的黄酒业逐渐衰败,柳泉居也渐渐改为专营北京风味菜肴的餐馆,而且店址也从原处迁至迤南路西,失去了“柳”、“泉”这块“风水宝地”。

      另外,这里插一句:已故著名的北京作家老舍先生(舒舍予)幼年时住在护国寺街的小杨家胡同(其名作《四世同堂》即是以此地为环境原型),与当时位于护国寺西口路东的柳泉居距离很近,并对其有着深刻的记忆。在其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中,他也曾以此处为背景描述,且还明确提到了柳泉居以及附近的“英兰斋”、“天泰轩”等老字号。当时护国寺一带还是相当繁华的,还有“便宜坊”烤鸭店等等。

      北京是我国历史上的数朝古都,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已有数百年历史。随着各族、各地人民移居,各族、各地的一些生活习惯、风味饮馔也逐渐荟萃于这里,因而得以在烹调技术上取长补短;加之宫廷御厨及王府家厨等外流,慢慢发展形成了主要由本地风味与山东风味构成的北京菜系。1935年刊行的《旧都文物略》中有云:“北平昔为皇都,豪华素著,一饮一食莫不精细考究。市贾逢迎,不惜尽力研求,遂使旧京饮食得成经谱。故挟烹调技者,能甲于各地也。”北京菜选料精美,注重制汤。菜肴四季分明、花色繁多,油而不腻,淡而不薄。在烹调技术上,以炸、溜、爆、炒、烤、扒、涮见长。口味则以脆、酥、鲜、香为特色,成为祖国美食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派系。

      柳泉居饭庄的厨师们在继承传统风味菜肴的制作技艺之外,还注意不断发展、创新。“金丝海蟹”就是他们研制出的一道独具特色的创新菜。此菜外形美观,蟹肉酥香,营养丰富,很受欢迎。其制作方法是:将鲜海蟹洗净,去掉爪尖及海蟹内的脏物,用刀切成段,拌入姜、葱、盐、味精,略腌三至四小时,裹上淀粉放入油锅中炸熟,摆放盘中,再把沾上干淀粉的罐头蟹肉放入油锅中炸熟,摆放在盘中的海蟹上。最后,将用鸡蛋加上盐和水炸成的“金丝”放在盘中间即成。随同“金丝海蟹”一同上桌的还有鲜姜丝、放入醋和香油的一小盘佐料。这道菜现已成为来该饭庄就餐的中外顾客必点之名菜。

      这家饭庄所供还有“鸟龙吐珠”、“板栗乌鸡”、“玉黍鱼”、“拔丝莲子”、“珍珠鲍鱼”、“坛子肉”等众多风味菜品。为适应多种消费档次与口味,像“辣油驼掌”、“葱油蟠龙鳝”、“枸杞元鱼”、“石锅狗肉”等特味美馔,更丰富了食客的选择余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 20:55 , Processed in 1.131726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