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仿膳饭庄”

2025-6-30 13:19|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侯式亨 |来自: 燕舍谭

摘要: 北海公园是我国保存下来的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从辽代开始,以后金、元、明、清等数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修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园内面积达1000多亩,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水面,青山绿水,景色秀 ...

      北海公园是我国保存下来的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从辽代开始,以后金、元、明、清等数个朝代都在这里进行修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园内面积达1000多亩,其中有一半以上是水面,青山绿水,景色秀丽;亭台楼阁,画栋雕梁,既富丽堂皇,又静谧幽雅,俨然就是传说中的“仙山琼阁”。

      1925年,北海开放为公园。是年,一位叫赵仁斋的人邀请了几个原清宫御膳房的厨师,在北海北岸找了五间房子,办起了一家茶庄,仿照宫里的膳食,精心制作各种茶点售卖,因此将茶庄取名“仿膳”。当时,仿膳茶庄除卖茶水之外,主要经营清宫的传统糕点、小吃,如肉末烧饼等,特色鲜明。这年12月18日《晶报》曾专门对它作了详细的介绍:“北海公园松坡图书馆旁有茶点处,其商标曰‘仿膳’,盖取仿御膳制法之意。所用庖丁,闻即清御膳房之旧人,所制小吃,如豌豆糕、芸豆卷、栗子糕、豌豆黄,各种糖粘、各种蜜饯以及包子、饺子、千层糕、蝴蝶卷、一品烧饼、小窝头之类,精美洁净,非比寻常,不愧为天厨制品。尤以小窝窝头为最精致,形如小酒杯,面质甚薄,不但式样与穷人所吃者不同,即面粉亦较寻常细多矣。”这些小吃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拿豌豆黄来说,当时一定要选用京东“四眼井”产的白豌豆,制作时需先将豌豆煮烂、晒干、磨成粉,再经“马尾箩”筛过,还要经过炒泥、冷却、切块等多道工序,制成的豌豆黄颜色金黄,块形小巧、香甜细腻、入口即化,才能称得上是“上品”。此品历史悠久,早在明代的小说中便已见其名,到了清朝年间就已成为宫廷甜食之一。前人还留有这样的诗句赞美它:

  “从来食物数燕京,豌豆黄儿久著名。

  红枣都嵌金屑里,十文一块买黄琼。”

  又如肉末烧饼,烧饼需用炭火来烤,烤成后黄白分明,外酥里软;肉末则煸炒得不腥不腻、香嫩可口。相传,一天夜里慈禧做了个吃烧饼的梦,第二天的早膳中果然有肉末烧饼,慈禧特别高兴,认为是给自己“圆了梦”。询问后,得知这肉末烧饼是御厨赵永寿做的,当即唤来赐给他一支花翎和纹银20两。赵永寿做的肉末烧饼便也从此出了名··

  仿膳的宫廷食品在旧京享誉全城。近人夏仁虎在其《旧京秋词》中对此还留有这样的赞美之辞:

  “菱糕切玉秫黄窝,午膳居然玉食罗。

  饭饱湖滨同啜茗,夕阳明处见残荷。”

  诗后还注道:“北海有肆曰仿膳。昔为御厨,制点甚精。蒸菱粉作花式曰‘菱角糕’,以新磨蜀黍粉仿贫民所食曰‘窝窝头’,但小才如指耳……”。

      在经营茶点的同时,仿膳还逐渐恢复了一些清宫中的传统炒菜,御膳房的著名菜点及烹饪技术,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茶庄虽小,但其清宫风味的糕点和炒菜是独一无二的,很多到仿膳品尝过的游客都交口称赞,正如前面所提的夏仁虎一样。但是,旧中国政治动荡,战乱频仍,仿膳虽处在公园之内,却也不得安宁,业务发展受限,经营也不甚景气,之后又几经“转让”,渐渐也失去了清宫的一些特点,默默无闻了……

       解放后,政府对仿膳的建设、发展倾注了极多的关心。1955年,仿膳改为国营;1956年更名为“仿膳饭庄”;1959年,仿膳饭庄从北海北岸迁到南岸现址——琼华岛上的漪澜堂、道宁斋、戏台三个古老幽静的院落,这里依山面水、风景秀丽,建筑及内部布置典雅、大方、舒适。其中为主的漪澜堂,建筑规模、形制基本上是仿效金山(江苏镇江)行宫。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弘历(乾隆皇帝)在《题漪瀾堂》一的小序中写道:“(漪瀾堂)在琼岛之北麓,略仿金山规制为之。俯液池,瞻穹塔,觉水态云容,来参几席更不与江天别同异矣”,两处极为相似。但是,“漪澜堂”的命名,却是来源于无锡惠山泉畔的“漪澜堂”,而无锡惠山泉畔的漪澜堂,早在北宋时期就已经有了··仿膳饭庄迁到这里后,经营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整个建筑面积为2240平方米,使用面积为1188平方米;有大小餐厅11个,可承办25桌宴席。这期间,仿膳又想方设法请回了曾在清宫御膳房掌灶的老厨师,请他们带徒弟、传授烹调技术,既挽救了因缺乏技术力量而濒临绝境的仿膳饭庄,也挽救了我们中华民族美食文化中的这朵奇葩——宫廷御膳。在请回的老厨师中,有的身怀绝技,如曾被慈禧封为“抓炒王”的王玉山,他的“四大抓”(抓炒色片、抓炒里脊、抓炒腰花、抓炒大虹)在宫中很有名气。

      迁新址后的仿膳饭庄,在继承、恢复清宫传统食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菜肴品种当然也比“仿膳茶庄”时丰富了许多。领班厨师是过去御厨们亲手带出来的徒弟王景春,他可以烹制出上百种风格各异的宫廷菜肴,注重菜品的色、香、味、形,并注意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发展。1959年“末代皇帝”溥仪被特赦后,曾数次到仿膳吃饭,对这里的菜点极为赞赏,认为比自己当皇帝时吃的味道要好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朝的皇帝每到全国各地游玩、巡视(如康熙、乾隆等,也包括慈禧),吃到可口的食品、美味,便往往将厨师带回宫内,令其制作供宫内享用。所以,仿膳的不少食品都伴有一段有趣的传说或掌故。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情势危急,慈禧太后慌忙逃跑,途中,在西贯市(今昌平县阳坊)又累又饿,有个姓李的百姓给了她一个窝窝头,她觉得十分香甜好吃。待时局稳定,她回到北京后,便命御膳房为她制作此食品。御膳房的厨师们哪敢违背,却又不知如何是好,还是有人急中生智,仿照大窝头的样式精心制作了甜味的小窝头,遂成为慈禧“斋戒”时吃的一种甜食。有人传说这种小窝头是用栗子面制作的,其实非也。据御膳房的老厨师讲,当时就是用玉米面和黄豆面加糖制成,只不过是精工细做,吃起来细腻、香甜罢了。

      1956年国庆节,在政府举行的招待会上,仿膳供应了4000个这种小“窝头”,外宾们品尝后交口称赞,立时传到了国外……而豌豆黄、芸豆卷则是以另一种途径传入宫中的:有一年夏天某日,慈禧正在静心斋歇凉,忽然隐约听到大街上有敲锣的声音,便问下人是干什么的,下人答是卖芸豆卷、豌豆黄的。当下买进宫来,慈禧尝后甚觉甘美,于是便将那个卖芸豆卷、豌豆黄的小贩留在宫内,专门为她制作享用···。

      同糕点、小吃一样,仿膳的菜肴也是制作精细、味道醇鲜、清淡、色泽鲜艳、菜形美观。特别注重成品的色、香、味、形。比如“荷花莲蓬鸡”这道菜,制做过程竟需要39道工序,制成之后,又在精美的盘子中间放上一朵美艳鲜丽的荷花,周围由10个用鸡肉做成的小莲蓬簇拥着,俨然就是一件绝妙的艺术珍品,令人叹为观止。

      另外有一种宫廷名菜“满汉全席”,集满、汉佳肴之大成,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菜品豪华、规模巨大,包括130道热菜、48道冷荤以及各种点心、水果,正所谓“御馔珍馐”,由于菜肴众多,此席需分三天六次才能吃完。关于满汉全席的起源,众说不一:有人说它发源于北京,萌芽于宫廷;有人说它滥觞在扬州,诞生在官场,是为接待乾隆及随之南巡的大臣们而专设的;有人说是御厨将各地进贡的名菜和各民族的美味佳肴汇集起来,由乾隆皇帝亲笔圈定108品组合而成;还有人说是御厨在《随园食单》中“满汉席”启发之下,参照《调鼎集》中的“满汉席”、“汉席”扩充组编的……。但是,有一点是众所公认,即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最完整的满汉全席菜单,记载在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仪征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之中:

      “上买卖街前后寺观皆为大厨房,以备六司百官食次。第一份,头号五簋碗十件:燕窝鸡丝汤、海参汇猪筋、鲜蛏萝卜丝羹、海带猪肚丝羹、鲍鱼汇珍珠菜、淡菜虾子汤、鱼翅螃蟹羹、麻姑煨鸡辘轳锤、鱼肚煨火腿、鲨鱼皮鸡汁羹血粉汤,一品级汤饭碗。第二份,二号五簋碗十件:鲫鱼舌汇熊掌、米糟猩唇、猪脑假豹胎、蒸驼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野鸡片汤、风猪片子、风羊片子、兔脯奶房签,一品级汤饭碗。第三份,细白羹碗十件:猪肚假江瑶鸭舌羹、鸡笋粥、猪脑羹、芙蓉蛋、鹅肫掌羹、糟蒸鲥鱼、假班鱼肝、西施乳文思豆腐羹、甲鱼肉片子汤、玺儿羹,一品级汤饭碗。第四份,毛血盘20件:炙哈尔巴;小猪子油炸猪、羊肉;挂炉走油鸡、鹅、鸭、鸽臛;猪杂什;羊杂什;燎毛猪、羊肉;白煮猪、羊肉;白蒸小猪子、小羊子、鸡、鸭、鹅;白面饽饽卷子;十锦火烧;梅花包子。第五份,洋碟二十件;热吃劝酒二十味;小菜碟二十件;枯果十撤桌;鲜果十撤桌,所谓‘满汉席’也。”——早在二百年前,此席即已是令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的“煌煌大宴”了,是祖国传统美食文化的精品佳作。

      前面已经提到过,今天的仿膳饭庄,并不仅仅满足于挖掘、继承传统的宫廷膳食,同时注重于继续开拓、创新,为老店注入新的活力,也为祖国的美食文化继续做贡献。1983年,仿膳饭庄厨师长、特一级厨师董世国在日本“世界料理大奖赛”上推出他们近年的一道首创菜“一品豆腐”,便技惊东瀛,荣获“创艺奖”,就是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意创新的最好范例。这是董师傅受到清宫名菜“一品福肉”、“一品燕菜”以及汤菜“梅竹山石”的启发,“推陈出新”创制的。所谓“一品”,就是主菜是完整的一块。此菜是把豆腐煮熟后过箩,再加蛋清、鸡汤、鸡油等拌匀后倒在模子里蒸成同样大小的两块,出锅后在中间加一层由火腿、干贝、香菇、玉兰片等制成的“八宝馅”,在豆腐上摆些图案后再蒸。最后,将用鸡汤炖熟的油菜心和口蘑码放在盘子四周,中间摆上刚出蒸锅的“夹馅豆腐”,浇上明芡即可上桌。只见:寸余长的菜心青翠欲滴;圆圆的口蘑晶莹闪亮;洁白如玉的豆腐中间夹着粉红色的馅,上面用竹笋做成山石、香菇摆成梅花树、蕃茄酱点出梅花,再配以黄瓜、鸡皮码成的翠竹、软、嫩、鲜、美,色香味形俱佳。现在,这道“一品豆腐”已成为仿膳饭庄的一道名菜。

     另外,仿膳的“罗汉大虾”、“怀胎桂鱼”、“凤凰趴窝”、“蛤蟆鲍鱼”等也不仅取名形象,味道佳美,而且将色彩、形状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很有特色。

      末代皇帝溥仪的胞弟溥杰先生在品尝了昔日宫廷风味之后,高兴地为仿膳题写了匾额。现在,“烟岚”、“清漪”、“芙蓉”、“飞觞”、“醉月”等五幅匾额,分别高悬在道宁斋的五个宴会厅的门楣上。溥杰先生还为仿膳填写了一首《浪淘沙》词以赞之:

  “十里芰荷香,翠柳朱墙,漪澜荡漾水云光。

  琼岛春荫巍玉塔,妙在长廊。

  朋友遍遐方,济济锵锵,四筵舞箸更飞觞。

  尝品故宫前代味,忘是他乡。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 00:23 , Processed in 1.104534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