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老北京中山公园的“来今雨轩”

2025-6-30 13:27| 发布者: weiwei |原作者: 侯式亨|来自: 燕舍谭

摘要: 中山公园内园林深处、西侧门附近,有一处装饰典雅、古色古香的建筑,这是一家供游人休憩宴饮的著名餐馆——来今雨轩。  这家餐馆地处名园之中,奇花异树远近相望,庭前屋后山石玲珑,不仅环境十分清幽,“来今雨轩 ...

      中山公园内园林深处、西侧门附近,有一处装饰典雅、古色古香的建筑,这是一家供游人休憩宴饮的著名餐馆——来今雨轩。

  这家餐馆地处名园之中,奇花异树远近相望,庭前屋后山石玲珑,不仅环境十分清幽,“来今雨轩”的名称也风雅蕴藉,包涵古意。

  它出自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一个典故:天宝年间,杜甫客居长安,曾以才华得到唐玄宗的赏识有些人以为他“青云有路”,便来主动结交。以后,见他并没有做什么大官,又逐渐和他疏远了。天宝十年(公元751年)秋天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诗人贫病交加,门庭冷落,却突然有一位姓魏的朋友冒雨来看他,这使诗人非常感动,作诗一首,题为《秋逝》,以表感激之情。诗前小序云:“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以后,人们便以“旧雨”指老朋友,“今雨”指新朋友。餐馆体会杜甫的心情,命名为“来今雨轩”,即所识的朋友来欢聚一堂之意。当时,“来今雨轩”的名匾系由徐世昌所书。

  中山公园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建于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相传,远在辽代(公元916~1125年)这里就建有兴国寺,元朝改名为万寿兴国寺。寺已倒塌清除。现在,园内还有几株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古柏。1914年这里辟为公园,名为“中央公园”。

  来今雨轩就是由于中央公园的开放而创办的,于1915年开业。其时,公园董事会在坛南门外东南隅建造西式大厅五间,厅外四周建有宽阔的走廊,由来今雨轩租用开设西菜馆,专营西餐和西式茶点,为游人提供饮食和休息的场所。这是由原来在火车上经营餐车的商人经营的。当时还在餐厅附设了球房,设有乒乓球台等。直到1919年公园在坛内西南角另建球房后,球房才移到新址。1926年,又在来今雨轩前建造了七间铅铁大罩棚,增加了营业面积,作为来今雨轩的茶座。在罩棚南边、西边的古柏树荫下还筑有牡丹花坛,进一步改善了游客饮茶休息的条件。尤其是夏秋季节,游人在棚下餐饮休憩,周围是鲜花绿草,树木葱茏,环境清幽,使人有溶化于大自然之中的轻松愉快之感,受到游人的欢迎,名气也就越来越大,后来又成了社会名流、文人学者宴集的场所。那时,宴集的人们还往往在这里进行一种“投壶”的游戏,这是我国古代宴会的一种礼制,也是一种游戏,《礼记·投壶》中记述甚详。方法是以一种特制的、类似酒壶的器皿口为目标,宾主依次投矢其中。矢有三种长度:室内用二尺,堂上用二尺八寸,庭中用三尺六寸。以投中多少决胜负,如投不中,则“罚依金谷酒数”。《后汉书·祭遵传》中便有“对酒设乐,必雅歌投壶”的记载。据原北京中央民族学院教授吴丰培先生回忆说,他年幼时父亲曾特意带他到来今雨轩去见识过这种“投壶”的游戏。上世纪20年代,鲁迅先生也时常到来今雨轩饮茶、读报,并与朋友、名士聚会。

  但是,开放初期的中央公园以及来今雨轩却并不真正“开放”,而是被公园董事会的诸位老爷们几乎“独占”,游人进得园内,这里不准进入,那里不得入内,到处是禁区,难越“雷池”,大为扫兴,社会各界更是议论纷纷、啧有烦言。当年,有一位曾经留学日本的何焯先生为此还特别赠以两首竹枝词,其一:

  “既号公园公众欢,不应特座设专栏。

  寻常百姓人休入,此是官家势力圈。”

  另外一首专为来今雨轩而作:

  “小轩特号来今雨,谁敢此中坐一回?

  幸是辽阳某师长,不然闯出祸端来。”

  “辽阳某师长”系指张作霖。传说初时来今雨轩依仗其老板的权势,对平民横加限制,对不知情而误入“禁地”者,辄加诃逐。张作霖知道后,心怀不忿。一次,带领几个马弁,进得轩内,昂然入座,旁若无人,颇有“大干一场”的阵式。侍者慌报老板,老板勃然大怒,正待发作,见来人非同小可,竟自“舌头一伸,悄然而退”。后来,社会各报纸将此事纷传,舆论不小,公园董事会才有慑于此,遂将这小小“地盘”公之于众。此事也便成为来今雨轩的掌故轶闻。

  旧时,来今雨轩的茶座上,常常有兜售或出租报纸的小贩,茶客只需花上一枚铜元就可以拿到六七张本市、外地的报纸,慢慢细看,看完收回。鲁迅先生经常来这里沏上一壶茶,既可以换换环境、稍事休息,又可以浏览一下各地报纸。据鲁迅日记载,1924年5月30日下午,鲁迅邀许软文在来今雨轩饮茗。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鲁迅遭北洋军阀政府通缉,曾秘密地在来今雨轩附近的一间小屋译《小约翰》。此外,鲁迅所大力支持的我国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就成立于来今雨轩。

  来今雨轩后面的太湖石山景玲珑剔透,美不胜收,这是1915年一位80多岁的堆石专家刘先生所做,当时曾被誉为北京人工堆砌山石的上佳之作。

1928年,中央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

  数十年来,来今雨轩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它成为一家经营四川、江苏风味的中型餐馆。它既有自己的传统特色,同时又兼具各方风味的长处。因为顾客主要是园内的游人,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饮食口味千差万别,而公园内又因条件与环境所限,不可能开设更多的饭馆。针对这种情况,来今雨轩的厨师们采取了“兼收并蓄”、“协调各方”的做法,不仅能制做著名的“鲁、苏、川、粤”四大菜系中的主要品种,有些还特意作了适当的“改良”。如四川菜中的“麻婆豆腐”、“宫保肉丁”等,都又麻又辣,他们就适当降低麻辣度,适当增加一点甜度,以适应一般顾客的口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味。

  他们还利用公园水域出产活鱼的条件,“引进”各方风味鱼馔,为顾客提供“五柳鱼”、“清蒸活鱼”、“松鼠活鱼”、“糟溜鱼片”等名肴。

  来今雨轩供应的冬菜肉包是他们的传统风味,向为食客称誉。

  它是用炒熟的瘦肉末和四川冬菜作馅,加过少许糖的富强粉做皮,成品物美价廉,公园游人多时,是来此就餐客人的理想快餐。

  后来,来今雨轩的厨师们根据曹雪芹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中所介绍的美味佳肴,精心研究制出了60多种菜点,有刘姥姥在大观园吃到的茄鲞、有薛宝钗馈赠林黛玉的冰糖燕窝粥、有史湘云请客的笼蒸螃蟹等,每道菜点都带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由于曹雪芹祖上曾任江宁织造,因而菜肴带有江南风味。该店在试制时,还有不少“创造”。如“笼蒸螃蟹”,《红楼梦》里只说个儿大,随吃随拿,把姜砸烂。而来今雨轩却加荷叶清蒸,这样,既有了荷叶的清香,又在造型上极为讲究:大荷叶托着螃蟹,再加上一朵刻制的萝卜荷花,使这道菜红、紫、绿色相互映衬,煞是好看。还有“胭脂鹅脯”、“雪地芹菜”、“酒酿清蒸鸭”等等。据悉,该餐馆的这一成果属全国首创。

  这些“红楼肴馔”,不仅已经过端木蕻良、冯其庸、李希凡等红学家鉴定,中央电视台《红楼梦》剧组,还曾用它宴请了香港和前联邦德国客人。“红楼菜”也由此引起了轰动,在1991年召开的国际饮食文化研讨会上,20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在品味了这些精美肴馔之后,对中国的饮食文化大为惊叹:红楼盛宴,享誉烹坛。精美的“红楼肴馔”不但走出了书本,变传说为现实,而且将“来今雨轩”这家名园之内的饮食业老字号的影响带出了中山公园,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 17:46 , Processed in 1.106970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