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盛斋创业于清朝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创始人叫马庆瑞,因此人称“马家老铺”。该店以制做五香酱牛、羊肉最为著名,其夏令烧羊肉亦为人所称道。马庆瑞是回民,祖居北京广安门内牛街,他曾在清朝礼部衙门当过临时差役,每当礼部举办祀典时,负责看管供桌;还曾经在御善房替厨子烧过火、洗过碗,并同一位专做羊肉食品的厨子关系很好,而这位厨子制做的酱羊肉特别出色,在宫中众多烹饪高手中堪称一流。“近朱者赤”,马庆瑞在帮忙时暗自留心,时间长了,便慢慢学会了这门烹饪技术。 此后,他便在家中试着制做一些酱羊肉,拿到前门一带去卖。 当时这一带十分繁华,有人认识他,知道他在清宫御膳房当过差,想必手艺是从宫里学来的,而人人都知道御膳房的厨子是“天下第一流”,既然是当今皇上吃的美味,自然对人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谁都想买点儿尝尝,享受一下皇上的“口福”。加上马庆瑞做的酱羊肉味道确实与众不同、色鲜味美,如此一传十、十传百,生意十分红火,每天做多少、卖多少,供不应求,收入颇丰。马庆瑞见制售羊肉的营生如此兴隆,昔日看供桌的差事实在寒碜,便从此改“行”,专以廉价从差役手中收买祭羊,一心做起了买卖。乾隆四十年春天,买卖正式“开张”。 以上所述月盛斋的始创,是马家的后代马霖先生介绍的,另外有一种说法,说月盛斋始建于明代中叶嘉靖年间,不知其所据。 关于月盛斋开业之初的地址,清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5年)杨静亭刊印的《都门纪略》载:“烧羊肉(先付定钱)月盛斋在西月墙路南”。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李静山刊印的《都门汇纂》中亦有“烧羊肉(先付定钱)月盛斋在西月墙路南”。后来,月盛斋又迁址 户部街。据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李虹若刊行的《朝市丛载》所记:“酱羊肉,月盛斋在前门户部街路东”——看来,其初时的地址,也有个变迁过程,我们且不去深究。 该店取字号“月盛斋”,即“月月兴盛”之意,亦有人颂其酱肉味美质佳“经月而味不变”之喻(此称出自《旧都文物略·杂事略》:“‘月盛斋’以售酱羊肉出名,能装匣远赍,经月而味不变。铺在户部街,左右皆官署崇楼碍目,此斋竟独立于中,巍然不移”)。开业时,该店门前挂一块蓝布幛子,上面用白布条缝着“月盛斋马家老铺”七个大字。 但是,月盛斋的五香酱羊肉真正名扬全国却是清朝嘉庆年间的事。 当时,马庆瑞的后代马永祥、马永富得到“太医院”太医的帮助,对原来制做酱羊肉的调料配方作了更改,用“丁香”、“砂仁”、“桂皮”、“大料”等做主料,外加酱和盐调味。调正配方后制做出的酱羊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又增加了开胸理气、促进食欲等药用,集“美味”、“营养”、“滋补”为一身,又向前进了一步。 由于月盛斋的酱羊肉选料上乘、制作精细、火候适宜,所以其成品肥肉不腻、瘦肉不柴、不腥不膻、香味纯正。故而百多年来,深为人所称赞、声誉极佳,远近驰名。同治《都门纪略》中便对月盛斋的酱羊肉有这样的赞咏: “喂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 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 清人崇彝所著《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一书中亦对月盛斋有所介绍:“正阳门内户部街路东月盛斋,所制五香酱羊肉为北平第一,外埠所销甚广,价之昂亦无比。所称一斤者,不过十两(当时用的秤一斤合十六两);装以铁匣,其精致也,与罐头、金华腿等。”——其中不仅有对月盛斋五香酱羊肉的盛赞,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变相涨价”(过去,春天以后肉源减少、价格提高,月盛斋虽不涨价,但装匣的熟肉分量不足,往里面多放些荷叶、白菜叶等将匣子塞紧以充之)。 慈禧太后那时也十分欣赏月盛斋的五香酱羊肉,为了让该店经常往宫中送肉供她享用,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特发给月盛斋四道“腰牌”(出入宫门的通行证件)。这更为月盛斋作了绝妙的“广告”,店家更引以为荣。遂大事宣扬,其五香酱羊肉的美名则更加远播,成为京中名肴,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民国二十四年,月盛斋曾差点被强行迁址。据当时任“中国回民公会”理事的王孟扬先生回忆说,当时北京邮电大楼需要扩建,其预定基址即包括月盛斋的店址。邮电局商同月盛斋业主马三爷,准备在前门大街北头路东拨出宽大铺面房一处,要其迁址营业,马三爷为了保持传统祖业,坚决不搬。为此马三爷找到王孟扬先生,王先生写好意见书去见当时的北平社会局长雷嗣尚,向他引经据典地介绍了月盛斋的历史及在北京特有的地位,说服他答应了保持原址的要求,月盛斋继续营业到北京解放。 北京解放后,月盛斋的业务不断发展,原有的条件和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亟待扩大规模,而其址又恰在规划中的天安门广场范围之内,北京市有关部门遂通过民主协商,取得马家后代马霖等弟兄的同意,迁址于正阳门外繁华的西河沿和珠宝市汇合的街口、原“永增和”银号旧址,买卖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文化革命”的10年中,月盛斋被视之为“四旧”,被迫更名为“京味香”,传统特色也几乎失传。 1976年,“文革”刚刚结束,不愿断绝老店优良传统的月盛斋,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很快便恢复了老字号,店门前又挂起了黑漆金字的“月盛斋”牌匾,店内也挂起了旧存的说明牌:“本斋开自乾隆年间,世传专做五香酱羊肉、夏令烧羊肉,均称纯香适口,与众不同。前清御用,上等礼品,外省行匣,各界主顾,无不赞美,天下驰名,只此一家。请君赐顾,详请认明马家字号,庶不致误。” 现在,月盛斋不但恢复了老字号,制做技术、产品质量仍依传统要求和标准,同时又有了新的创新与提高。在1982年商业系统“优质名牌”产品评比中,月盛斋的酱牛肉获奖(由于多种客观原因,月盛斋逐渐改以制售酱牛肉为主),店内还增加了“烧牛肉”、“炸牛肉卷”、“松肉”等不少新品种,虽然一再扩大生产能力、加大产量,但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为满足群众的需要,该店又在市内各区增设了不少销售网点,一直是群众求购的“热门货”,一些外地来京的顾客,特别是回民群众,更是一定要看看月盛斋、尝尝酱牛肉,领略一下这家百年老店的风采。 在1988年由北京市食品工业协会、《中国消费者报》和中央电视台经济部三家联合举办的“北京食品老字号消费者评议”活动中,月盛斋与其它20家著名的京华老字号一道,被广大消费者所推崇,获得了“北京市优秀食品老字号”的荣誉称号,被授予一面锃亮的铜牌。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31 22:17 , Processed in 1.092892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