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东安市场坐落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二月(公元1903年3月),迄今已有122年的历史。历史上,它一直是北京城中的一处繁华场所,宣统年间就有这样一首描写北京风光情物的竹枝词赞她: “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 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 同时还有这样的“注释”:“各处创立市场,以供就近居民购买。东安市场货物纷错,市面繁华,尤为一时之盛”。 东安市场所在地早先是明末降将吴三桂的王府。康熙十二、十三年(公元1673~1674年)之交,吴三桂与福建的耿精忠、广东的尚之信起兵反清(史称“三藩之乱”)失敗后王府即被平毀改为八旗兵神机营的练兵场。但到清代后期,清廷腐败,国力日衰,很多八旗官兵成了提笼架鸟的纨绔子弟,不再经常进行操练,这里也就逐渐荒废,成了一个鲜有人出入的大空场。 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十月,慈禧太后躲避“八国联军”之侵回到北京。第二年,除动用巨款修复颐和园外,还准备修整内城的道路。东安门大街紧靠皇宫,又是皇帝祭东陵必经的要道,更需将坎坷不平的道路垫平修整。于是就由兼管北京地面事宜的步军统领衙门驱赶大街两旁的商贩进入神机营练兵场这个空场继续经营。商人们以原来的习武厅为中心,摆上了各种小摊,主要是些卖馅饼、炸糕、杂面条等吃食的,也有一些儿童玩具和小百货。自这以后,前门大街和大栅栏一些在“庚子事变”中被八国联军焚掠的洋货店、估衣铺等也陆续迁来此处经营,行业和户数逐渐增多,形成了一个市场。因邻近皇城东安门,遂于1903年3月正式取名为“东安市场”。 清代中叶以前,北京人购物的场所,除了店铺、货摊外,就是各处的庙会,如隆福寺、护国寺、白塔寺等。到了清代后期,庙会逐渐衰落,而东安市场不但每天都开放,而且品种齐全,除了日用杂品、洋广布匹、儿童玩具外,还有饮食小吃、娱乐杂耍,很受人们欢迎。 加之地点适中、交通便利,很快就发展成为北京城最为繁华、最负盛名的一个市场。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年底,在市场北头又开了一个演戏的吉祥茶园。逛市场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就更加兴旺了。 1912年,东安市场遭到了它建场以来的第一次浩劫,被乱兵焚掠一空。这一年,袁世凯窃取了国家政权,由临时参议院选为临时大总统。南京方面派专使团到北京,迎接袁世凯南下,袁为不离开北方老巢,表面上热烈欢迎,暗地里却施展阴谋,进行破坏,指使北洋军第三镇统制曹锟发动“兵变”,2月29日夜在北京大肆放火抢劫。深夜,城里响起枪声后,驻帅府园的炮兵和驻禄米仓的步兵直奔东安市场,挨家抢劫,后又从市场西门义顺斋煤油庄提出两桶煤油,泼在东街七号的东安电影院四周木板墙上,放了一把火。顿时火势冲天,延烧全场,一家未留,损失极为惨重。 到四五月间,才慢慢复苏起来,除了各种买卖外,又新添了娱乐杂耍,有女落子、八角鼓儿、蹦蹦戏等。1913年5月,市场内的商贩成立了同业组织——东安市场商民联合会,并经警察厅批准建盖店铺。 这以后,1920年市场又遭到第二次焚烧大难,除北边的东来顺、稻香春和吉祥戏院由于用钱买通消防队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消防队救护,得以保存下来之外,全场其它店铺均被焚毁。 但是,东安市场毕竟是一块赚钱的“宝地”,大火过后,商贩们又集资盖房,重建后的市场规模更大了,行业和商贩更多了。古玩、饭馆、西服店、古旧书等行业也跻身于此,反而更加繁华了。 1923年(民国十二年)由中华书局出版、文明书局发行的《北 京便览》一书中是这样介绍的:“东安市场在东安门外丁字街路东,为京师市场之冠。场凡三门:正门在丁字街,南门在王府井大街,北门在金鱼胡同。其中有大街四,南北一,东西三,各肆对列,中多货摊,食品用器,一一具备。 其娱乐处所,则有吉祥茶园,以及各种球场技场、茶楼饭馆、沐浴理发之所,无不具备。医卜星相,及练习武艺者亦在焉。至畅观楼、青莲阁、东安楼、虽同在市场之中,亦均有各种商店及茶楼饭馆。几几大市场中,又分数小市场。前经火患,损失颇多,现全场皆改建二层楼,恢复原状矣。” 10年以后,1932年5月北京《晨报》有如下描写: “在王府井大街上是看不到什么不景气的现象的……北京唯一的销金窟——东安市场也就建筑在这条街上。一进了东安市场的门,就感觉到一种特别滋味。在这里好像是不分春夏秋冬似的,摩登的密斯们已经都穿上了隐露肌肤的夏衣,老太太们却还穿着扎脚的棉裤···……一走到正街上,便拥挤起来了,一个紧挨着一个往来如梭。商店是一家连接着一家……卖的东西,都是最时髦的衣料,高等化妆品,就是日用杂货也都是考究的··” 据1933年12月的统计,全市场共有16个经营地区:畅观楼、青莲阁、中华商场、丹桂商场、桂铭商场、霖记商场和东庆楼共7个小商场,吉祥大院、正街、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西街、东街、杂技场、南花园共9条街巷,分布着各行各业的商贩925户之多,整个市场几乎没有一点空隙,南门内的一条过道,就摆着30多个摊子,呈现出了畸形的繁荣。 而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底的北平《实报》是这样介绍的:“东安市场,一到晚间,游人穿梭般地往来不绝,咖啡店里,有座上客满之患。 饭馆子里,灯火辉煌,厨房里传出勺子敲着锅的声音,酒香肉 味,使得老饕们据案大嚼,兴致勃发,过屠门者,也无不流涎三尺。 这里有北京著名的烤羊肉、涮羊肉,广东酒家、上海饭馆,更有本地饭馆、酒铺,一家家争胜斗巧,各有拿手法宝。摩登青年带着情侣,偶然吃一二次小馆子,自然足以增长感情;而友朋间的互相酬酢,也常常藉杯以联欢,所以饭馆子的生涯遂得蒸蒸日上。 此外,百货商店的货物,更是形形色色,具有诱惑性,绸缎布匹、鞋袜、化妆品···无一不备。近代都市的灵魂在这里寻得了一个适当的寄托。 糖果、点心店,以至类此的小摊,每为摩登士女的驻足地。虽以糖葫芦那样渺小、不足挂齿的东西,也做得十分干净漂亮。还有兔腿儿,也是这里的著名小吃之一。 南方的吃食店,以‘镇江肴肉’为号召,一般南方人忙碌地进出着。直到深夜,这摩登的市街才得恢复了静寂。” 如上所述,东安市场各种商业活动丰富多彩,俨然就是一个集百货、食品、饮食、娱乐等等为一身的“商业城”,其特色是它吸引顾客的根本原因。它有“万宝全”的日用百货,素以“小、零、全”著称,大商店买不到的擦澡用的丝瓜瓤、开酒瓶的瓶起子、玻璃瓶盖,应有尽有;各具千秋的南北饮食风味,既有北京风味的小吃食品,也有稻香春等的南方风味;丰富多彩的饮食小吃;琳琅满目的珠宝玉器;令人流连忘返的古旧书店;还有号称“小天桥”的娱乐场所,再加上热情的服务,无论是达官贵人、少爷小姐,还是城市贫民、普通百姓都愿意前往,委实不负“销金窟”之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改造这个著名的市场,批判地继承和发扬它的经营特点,使其更好地为人民生活和国际友人服务,为繁荣首都商业经济做贡献。首先取缔了一些不适合群众需要的球社、舞厅、看相、算卦等活动场所和摊档。到了1949年的下半年,全场实有商贩586户。 1950年上半年,全市场又进行了一项重大改革,所有货物一律实行明码实价,改变过去漫天要价的不良经营作风,受到顾客的 欢迎,也使业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956年,市场实行了公私合营,之后又走上了国营的道路。 1969年,东风市场(自1966年后更名为东风市场)拆除,重新扩建后仍为一层建筑,顶部设三条玻璃钢采光天窗,室内宽敞明亮。营业面积有6000多平方米,营业厅设日用百货、食品、服装、鞋帽、针棉织品、五金、电器、文化用品、工艺美术、金石图章、古旧书籍营业部,经营的商品达数万种之多。 东安市场还附设五芳斋、湘蜀餐厅、西餐馆、小吃店等。 但是,“文化革命”的冲击,也破坏了东安市场的很多经营特色,使之与建国后新建的百货大楼经营相似,不少老北京呼吁恢复东安市场的经营特点,保持独立的经营风格,增加民族特色商品和地方风味小吃,搞活经营。 1988年,由于得到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东风市场的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经过艰苦地努力与工作,9月20日恢复了“东安市场”的名称,并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展销活动,庆祝东安市场建场85周年,同时决定成立“东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除东安市场外,下设六个公司:“东来顺饮食公司”;“稻香春食品公司”;“中安宾馆”(北京市昌平县政府街);“长安商场”(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5号);“东安开发公司”;“东安服务公司”。东安市场还在北京前门西大街设有家用电器维修服务部。规模空前扩大,经营日益繁荣。 1998年1月18日,东安集团和香港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合作,在东安原址拆建而成的“新东安”落成,部分开业。这是一座长达276米、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的巨型建筑,投资达3.866亿美元,是目前北京市最大的综合性商业中心,集购物、餐饮、娱乐、旅游、写字楼多功能为一体,高度现代化,如其堪称全国之最的电梯总长度就有4公里,共107部,相当于从东单到西单的距离长度。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31 22:11 , Processed in 1.271512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