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珠市口西大街241号,早先叫虎坊桥60号,是一座青砖灰瓦的宅院,临街是中西合璧的民国风建筑,里面则是精致的二进四合院,这里便是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生活半个多世纪的故居。凭借影视作品的炒作,让这位清朝文官,成了今天家喻户晓的名人,其故居“阅微草堂”,在北京势如破竹的两广路扩建中侥幸留存,2001年重建开放后,成了北京城南一处承载着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文化地标。 从古藤架下的小门进入,穿过狭窄的通道,一处精致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前厅是纪晓岚生平事迹展厅。一尊白色雕像,面庞清俊,让人忘却其原本“貌寝短视”的真容。展厅四壁贴满其生平事迹,图文并茂。琉璃柜里展示其用过的实物复制品,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杆赫赫有名的大烟袋,据说这是他自己设计的,烟管长三尺,烟锅一次能装三四两烟丝,故落得个“纪大烟袋”绰号。“纪大烟袋”,在朝廷上曾闹出不少笑话。一次他在早朝前抽烟,皇上驾到,慌忙之际将烟袋插于靴内,没想到死灰复燃,靴子冒烟,脚被烫伤,疼得他哭了起来,待皇上问明原由,获准脱靴,他才如释重负。 步出前厅,来到院内,瞬间被一种宁静而古朴的氛围所包围。院子不大,却布置得精巧雅致。一块奇异的假山石独立院中,宛如一位孤独的老人,见证着岁月的变迁。院子的东北角,有一株高大的海棠树,历经百年沧桑,为纪晓岚亲植。原本是两株海棠,另一株已在时代风雨中消失。树下立着一块汉白玉碑,上面镌刻的铭文,讲述着一段令人唏嘘的爱情故事。 相传,少年时代的纪晓岚与文鸾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两人都酷爱海棠,平日里一同在海棠树下读书、嬉戏,感情渐深,私定终身,盼着纪晓岚科考高中后喜结良缘,但因两家地位悬殊,未能成全。文鸾抑郁成疾,香消玉殒。为纪念文鸾,纪晓岚在门前亲手栽植两株海棠,以此寄情。 沿着游廊继续前行,便来到纪晓岚书房“阅微草堂”,启功先生所书的“阅微草堂旧址”匾额高悬于门厅上方,两侧对联则出自清代学者梁同书:“万卷编成群玉府,一生修到大罗天。”迎面屏风上是一幅纪晓岚的画像,身着浅色布褂,眼神深邃而狡黠。画像上题写着他的一首诗:“读书如游山,触目皆可悦。千岩与万壑,焉得穷曲折。烟霞涤荡久,亦觉心胸阔。所以闭柴荆,微言终日阅。”在这里,他完成了自己最重要的文学著作《阅微草堂笔记》。此书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堪称清代文言小说双璧,多年来一直占据着我床头书位置。 纪晓岚除了写作《阅微草堂笔记》,最主要的学术成就是主持编纂《四库全书》。他任《四库全书》总篡后,“始终其事,十有余年”,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及《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功不可没。《四库全书总目》200卷,囊括《四库全书》图书3461种,79309卷,以及未收入《四库全书》存目67913种,93550卷,如此浩瀚的文化工程,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属罕见。编书期间,他备受皇帝赏识,官职一路高升,先后被授予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成为了朝廷中的重要官员。 纪晓岚,本名纪昀,1724 年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崔庄,自幼便展现出极高天赋,有“神童”之称。在参加童子试时,一位登科仅三载的青年考官,给他出上联:“八岁儿童,岂有登科大志”,分明带有藐视;纪晓岚也不客气,对曰:“三年经历,料无报国雄心”,考官哑然失语。1754 年,纪昀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凭借出众文采,他常侍奉在乾隆帝左右,吟诗作对,备受宠幸。人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1768年,因亲家贪腐涉案,皇上下令查办,他私下向亲家通风报信,导致办案无果。为此,他被贬至乌鲁木齐谪戍三年。三年后,他遇赦返京,命运的转折再次降临,被皇帝委以《四库全书》总篡重任,之后官运亨通,直至入内阁,上中堂,官至“副国级”。1805年3月14日,纪晓岚因病逝世,享年82岁,谥号文达。 在民间,纪晓岚的轶事趣闻数不胜数。在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晓岚总是以机智幽默、刚正不阿的形象出现,与和珅的贪婪奸诈形成鲜明对比,两人你来我往的斗嘴情节让人忍俊不禁。有一回,和珅在花园中新建一座亭子,请纪晓岚为亭子题字。纪晓岚挥笔写下 “竹苞” 二字。和珅以为这是夸赞自己的府邸如竹子般高雅,心中甚为得意。殊不知,纪晓岚这是在暗骂他家 “个个草包”,因为 “竹苞” 二字拆开来看,正是 “个个草包” 的意思。这个谜底还是被乾隆皇帝揭穿的。 清代是对联文化鼎盛时期,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对联成为最受欢迎的文学形式。乾隆本人就是对联高手,经常在宫廷聚会时即兴出联,考验群臣文学功底。纪晓岚在这方面尤为出色,每每巧妙应对,令乾隆刮目相看。一次,乾隆在圆明园设宴招待群臣,即兴出上联:“鼠无大小皆称老”,让群臣对下联。大臣没人敢对,只有纪晓岚站出来应对:“鹦有雌雄都叫哥”。乾隆非常满意。这副对联成为后世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佳话。纪晓岚的聪慧也招来许多嫉妒,一位老太监给他出上联:“小翰林,穿冬衣,持夏扇,一部春秋曾读否?”纪晓岚知道老太监是在嘲笑他,便一脸笑呵呵的回对道:“老总管,生南方,来北地,那个东西还在吗?”气的老太监再也不理他。 纪晓岚在官场和文坛上的成就固然令人瞩目,其私生活的随性豪放亦为世人所热议。清末史学家采蘅子所著《虫鸣漫录》,称纪晓岚是一个“日御数女,抽烟嗜肉”之人。他一生娶一妻七妾还不满足,仍在外面寻欢作乐。65岁时又纳15岁小妾,两人年龄相差整整50岁。抽烟的嗜好前面说过了,不再细说。他不好饮酒,不食谷物,吃饭时,桌上只摆猪肉十来盘,茶水一壶,日食肉十斤左右,且喜吃大肥肉。如此特殊的生活习性,他居然能活到82岁高龄,令世人惊讶。有人说,他长寿原因主要是乐观、洒脱。 当下的纪晓岚故居扮演着多重角色。“阅微草堂”又称“纪府书房”,里面除了与纪晓岚有关的书籍,还有其它书籍报刊售卖。凭借纪晓岚家规家训展示走廊,此处成了北京市廉政教育基地。上世纪20年代末,这里是民主人士刘少白府邸,俗称刘公馆,曾作过中共地下联络站,被北京市确定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红色旅游景点。京剧界最权威的富连城曾在此培养大批名角儿,这里又被誉为“京剧发祥地”。老宅的头衔再多,也没有纪晓岚故居这个名号响亮,人们来此参观,多数是冲着这个聪明古怪的老爷子来的。 步出故居时斜阳满院,恍见纪晓岚独坐树下:一手握烟袋吞云吐雾,一手奋笔疾书,脚边散落肉骨数根。他虽自嘲“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却在历史的褶皱里活得比谁都鲜活,一生随性洒脱,宠辱不惊,看破宦海浮云。其呕心沥血编纂的《四库全书》,鸿篇巨制,价值连城,吾辈今生无缘捧读。惟有《阅微草堂笔记》仍在床头,每晚睡前翻阅数页,联想纪老爷子生前轶事,倍感妙趣横生,岁月静好。或许这正是纪晓岚一生所愿:身在庙堂供职,心在山林之中,钟情人间烟火。 (文中除书法图片源于网络外,其余均为故居实地拍摄) |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天 | 老北京网
GMT+8, 2025-8-29 03:19 , Processed in 1.177774 second(s), 9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