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订阅

秘闻

关于古人“吃西瓜”有哪些新的考古发现
关于古人“吃西瓜”有哪些新的考古发现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唐代“三彩西瓜”  △中国最早的“西瓜图”(内蒙古敖汉旗羊山一号辽墓壁画)  中国最早的“西瓜图”描摹(内蒙古敖汉旗羊山一号辽墓壁画) 眼下,随着夏季的来临,西瓜已开始大量上市 ...
2014-1-17 10:13
北海的“小火车桥”在哪儿
北海的“小火车桥”在哪儿
在北海五龙亭浮翠亭的西侧,有六个方形水洞,水洞上面铺石为路,人来车往,并不引人注意。其实这几个涵洞非常有纪念意义,因为这就是清代为慈禧太后乘坐小火车入园铺架的铁路桥,这也是这条铁路留下的惟一遗迹,后人 ...
2014-1-17 10:09
古代的“学制”是怎样规定的
如今的大学大多学制四年,那么,古代的“学制”是怎样规定的?古代也有“积分制”吗?“旬考”、“岁考”、“毕业考”都有哪些要求? 所谓学制即学校的教育制度,涉及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等各 ...
2014-1-17 10:08
为啥称国子监为古代“大学”
为啥称国子监为古代“大学”
国子监位于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因为它是元、明、清三代的国家最高学府,故也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大学”,但这所“大学”应该算是“皇家学院”,在这里就读的学子不叫“大学生”,而是叫“监生”。 国子监始建于元 ...
2014-1-17 10:07
古代“高考”为何有百岁考生
古代“高考”为何有百岁考生
很多人将如今的高考比喻为古代的科举考试,其实,“高考”和“科考”可谓“差之一字,谬以千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高考,无非是考进“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古代学子热衷于科举考试,尽管不乏胸怀大志之 ...
2014-1-17 10:05
古代有哪些皇帝食“不老药”中毒而亡
古代有哪些皇帝食“不老药”中毒而亡
  古代炼丹图  秦始皇嬴政画像 汉成帝刘骜画像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曾留下过许多宫廷“投毒”谜案。其实,有不少中国封建帝王是属于“主动中毒”的——痴迷于服用灵丹妙药“不老药”。这些 ...
2014-1-16 14:31
古代宫廷“投毒案”的种种谜团
古代宫廷“投毒案”的种种谜团
  汉平帝刘衎画像  王莽画像  晋惠帝皇后贾南风画像  清德宗载湉画像  检测出砒霜的光绪皇帝遗物 投毒是古今最常见的谋杀手段,在古代宫廷谋杀案中最为典型。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皇帝被毒杀的真相,时至今 ...
2014-1-16 14:26
中国古人怎么做慈善
中国古人怎么做慈善
  清代兼有慈善功能的江宁会馆(位于安徽亳州)  等待救助的清末灾民(故宫博物院藏照片) 四川雅安芦山一场7.0级地震,使“慈善”的话题再度引发热议。其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慈善”的传统,早在西周时期,周 ...
2014-1-16 14:18
历史上为什么会有“泥钱”
硬币一般是由金、银、铜、镍、锡、锌、锑、铝等金属材料制成的,但在一些特殊的历史时期,还出现过泥做的钱——这在货币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上海嘉定战国墓中出土过陶质冥币“郢爰” 春秋战国时期—— 上海嘉定战国 ...
2014-1-16 14:11
中国古代如何抗震救灾
中国古代如何抗震救灾
四川雅安发生7.0级大地震,使地震二字成为近来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古人早期称地震为“地动”,认为是一种“地不宁”即大地不安定的现象。遭遇“地不宁”后,古人是如何抗 ...
2014-1-16 14:10
中国古代“断错案”如何“追责”
在中国古代,如何防范“断错案”的出现?历代刑律中有哪些惩治“断错案”的追责措施? 古代如何防范审判出错? 先秦时期判罚不公 “其罪惟均” 罪过与犯人相同 案子都是由人来查、人来审的,客观上很难保证一点不错 ...
2014-1-16 14:04
古人应对公共疫情有哪些招数
瘟疫侵袭人们的健康,既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挑战,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考验。连日来H7N9禽流感病毒的出现,使如何应对并控制公共疫情成为眼下人们最关注的热点。其实,瘟疫古已有之,早在殷商时期,中国已暴发过 ...
2014-1-16 14:00
中国古代解决“看病难”有哪些招数
生老病死是客观规律,患病就医自然必不可少。对于如何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历朝历代都曾出台过很多“医改”办法,比如西汉时期汉平帝刘衎的“赐药”于民;北魏时期孝文帝元宏设立“别坊”提供免费就医;唐玄宗李隆基“ ...
2014-1-16 13:43
中国古代反腐的“非常”之举
反腐,是古今中外都备受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强调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大贪小贪均不放过。古籍上记载的三大特例,堪称古代反腐的“非常”之举—— 反腐从官员选拔开始——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皇 ...
2014-1-16 13:35
涵虚堂为何用云龙望柱头
涵虚堂为何用云龙望柱头
  △可用来报警的柱头  凌玲 摄 太和殿层层叠叠的望柱  涵虚堂与被盗云龙望柱头相邻的柱头 颐和园南湖岛涵虚堂前栏杆上的一处云龙纹柱头不久前被盗,引来了很多游人前去观看。 被盗的柱头在涵虚堂南侧的二层 ...
2014-1-16 13:20
中国古代的“大部制”改革
从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从宋代“中书门下”“枢密院”到明清时期的“四辅官”“内阁”制,在中国古代的不同朝代,“大部制”曾几经变迁——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三府九寺”制 在古 ...
2014-1-16 13:18
曹雪芹纪念馆“题壁诗”又有新披露
曹雪芹纪念馆“题壁诗”又有新披露
  “题壁诗”是站立而写“自序双钩”乃坐着写就 今年是曹雪芹先生去世250周年。在曹雪芹短短48年的人生历程中,由于一部《红楼梦》,不仅使后人有了“红学”这一独特学科,而且为史学界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关 ...
2014-1-16 13:09
古代“上班族”那些事儿
春节、元宵节之后,很多人不得不“收拾”心情上班了。 中国古代“上班族”是怎么“上班”的? 古代“上班”有哪些交通工具—— 明代“三品乘轿,四品骑马” 现代的上班族上班一般乘车、挤地铁,古代上班族也多乘车上 ...
2014-1-16 13:05
中国古代是如何惩治公款吃喝的
中国古代是如何惩治公款吃喝的
  汉代宴饮图  清代官场吃喝图  魏晋人进食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公款吃喝为啥名目繁多? 中国的公款吃喝之风,可以说在上古三代时便刮起了。如在周代,周王便带头大吃大喝。《周礼》开篇记载的便是 ...
2014-1-16 13:03
古仪蒙尘记
古仪蒙尘记
  ▲ 为了拆除天体仪,城台上的部分城砖被侵略者拆毁用来铺设一段斜坡,天体仪的球体即由此滚下。照片中的天体仪球体已被包裹好准备运走。背景台上是已经拆卸了一部分的黄道经纬仪。  正在拆卸中的天体仪。    ...
2013-12-27 12:49
寒夜血痕——1926年“三一八”惨案前后
寒夜血痕——1926年“三一八”惨案前后
  1926年4月,奉军在北京王府井大街。 邵飘萍   1926年4月,被奉军飞机抛掷炸弹后的天和玉饭馆。(本版图片由FOTOE提供)  1926年3月18日,北京市民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大会”,游行至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发 ...
2013-12-27 11:41
古代如何选拔御史
唐诗“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反映了历史上朝廷选拔专司监察之职的御史的困难—— 古代如何选拔御史 唐朝诗人张谓有一首著名的五言诗《送韦侍御赴上都》,开头两句是“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述说当时朝 ...
2013-12-27 10:53
老北京的婚俗
老北京的婚俗
  ▲ 一队娶亲仪仗通过北京街道,走在队伍前面的人打着座伞。  ▲ 民国初年的一对新人。虽然男子已经剪去发辫,但他们的装束仍保持着浓郁的前清风格。  ▲ 上世纪20年代,骑马送亲的娘家人。  ▲ 一位盛装的 ...
2013-12-27 10:31
1948,点亮北平——《大公报》记者的围城实录
1948,点亮北平——《大公报》记者的围城实录
  上世纪40年代的石景山发电厂。  1949年初,解放军炮兵部队通过东交民巷。  1949年初,解放军与傅作义部队交接北平防务。  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报》对北平大停电的报道。 编者按: 关于北平解放的故事我 ...
2013-12-27 10:28
周总理视察微波电路
新中国第一条微波电路——京保微波电路建成于1957年11月,它始于北京,途经周口店、徐水,落地当时的河北省省会保定市,电路全长125公里。京保微波电路通信设备选用民主德国的微波机和载波机,频道容量24路。该工程 ...
2013-12-27 09:49
1982:姚锦云制造的天安门广场血案
1982:姚锦云制造的天安门广场血案
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心目中感情上的至尊之地,近代以来曾发生过无数次关系中国乃至世界政治以及牵动中华民族情感的事件,或震撼,或悲壮,都载入了民族史册。 也许正因为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地位,一些想制造影响的人 ...
2013-10-28 14:01
风声·什刹海
风声·什刹海
  今日大石桥胡同。  解放初期的王文。  在北平潜伏时的王凤岐。 相亲,为了潜伏去北平 1942年深秋的一天,平西情报站秘书小张领着一个农民模样的姑娘走进河北易县裴庄的一个小院。进院后两人直奔北屋,站在窗 ...
2013-5-27 12:24
皇帝一词始于何时
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但最早皇和帝并不是一个词,而分别是两个称号,如“三皇”、“五帝”,最早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大多则以“王”来称呼,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齐王、燕王、赵王……首次将皇帝俩字用 ...
2013-2-6 17:40
“正大光明”匾后面放置过几次“立储匣”
匾额是挂在殿宇、厅堂、轩斋或亭榭上的题字横额,中国最著名的匾额当属悬挂于紫禁城乾清宫内的金字匾额 “正大光明”。由于不少影视剧中对藏于这块匾后的秘密立储匣多有渲染,因而使“正大光明”匾平添了很多神秘色彩 ...
2013-2-6 17:35
中国古代“末日式”的大灾难
尽管“世界末日论”喧嚣一时,2012年12月21日还是安然而过。事实证明,所谓“末日论”纯属无稽之谈。不过,“末日式”的大灾难对人类而言确是客观存在的。据考,从上古到清末,中国自然灾害有四大多发和群发期。所谓 ...
2013-2-6 17:24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14 06:34 , Processed in 1.279669 second(s), 3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