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订阅

秘闻

满族人为什么崇拜“神杆”?
今年8月13日,我在个人号上发了一篇《清末堂子地址的变迁》,其中提到:“堂子,是清代皇帝立竿拜天祭神的场所。”昭梿在《啸亭杂录·堂子》里说:“(满洲)国家起自辽沈,有设竿祭天之礼。”所谓“立竿”、“设竿 ...
2025-11-12 09:14
施水堂——元大都城内的饮马井
施水堂是干什么用的?问百度,又问了DeepSeek,它们都不知道。元人熊梦祥著的《析津志》中有专门介绍:施水堂是专门供马牛饮水的井。现代运输载物多靠汽车,所以加油站是不可或缺的;古代运输和交通多靠马匹,所以设 ...
2025-11-12 09:06
“突厥”一词是什么意思?
有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国家名叫土耳其。土耳其的国名是从“Turkey”——“突厥”一词演变而来的。“突厥”是什么意思?网上的解释是:在鞑靼语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国家”。鞑靼语 ...
2025-11-12 08:48
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无名英雄
无名英雄纪念广场的无名英雄
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东侧,有一座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广场坐西朝东,分上下两层。一层是巨幅景观墙,镌刻着毛泽东的题诗。景观墙两边的花岗岩壁上刻着846个烈士英名。二层正中屹立着一块长14米、高4米的纪念碑,正 ...
2025-11-6 17:25
西单旧刑部街“王光超大夫诊所”的秘密
西单旧刑部街“王光超大夫诊所”的秘密
西单这间“平房诊所”藏大秘密!协和精英伉俪 用医术守家国20世纪40年代初西单旧刑部街的“王光超大夫诊所”,虽是几间临街的平房,却连着一处深宅大院。平日诊所里的大夫只有年轻的王光超或是他新婚妻子严仁英,有 ...
2025-10-27 19:45
香山“密藏”的石刻《韶乐史》
躲过了几百年风雨,却没躲过人为破坏:香山石刻韶乐,一部无法复原在北京西山有许多的摩崖刻石,而有一处记载韶乐历史的刻石,几百年来,因为隐藏在一座庙宇的门洞里,自然销蚀不严重,只是近年被人为破坏,目前庙宇 ...
2025-10-25 08:35
神马?这「西餐」唐宋八大家都在吃?
神马?这「西餐」唐宋八大家都在吃?
电影《长安的荔枝》、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都多次出现过胡饼的镜头。孟元老南渡到临安之后,回望东京城,也忘不了街头喷香的胡饼。他在《东京梦华录》中多次提到了胡饼,如卷二“饮食果子”中“所谓茶饭者,乃百 ...
2025-10-22 14:57
宋朝的枪「炮」,究竟有多厉害?
宋朝的枪「炮」,究竟有多厉害?
枪炮,并不是欧洲人的专利。当欧洲的骑士还在冷兵器时代奔命沙场的时候,在宋朝,战争已经进入热武器的黎明时代。宋朝的一个地方军工厂,每年可以生产数以万计的火攻器具。宋朝的枪“炮”,究竟有多厉害?火砲,选自 ...
2025-10-11 15:33
是哭是笑,傻傻分不清!古人的「个性签名」也太酷了
是哭是笑,傻傻分不清!古人的「个性签名」也太酷了
《辞源》中写:“花押:旧时文书、契约末尾的署名签字。”花押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在公文中做结语,二是在书画中做点缀或落款。在《水浒传》等小说中,正式的合同和口供都需要当事人画押。画押是一种工作流程,起到 ...
2025-8-29 09:38
一道圣旨的由来
一道圣旨的由来
他收到的是大清最后的荣光,心中萌发的却是民族未来的种子在徐州圣旨博物馆内,编号“396”,通长:365cm,通宽:31cm,取名“光绪三十一年陈懋鼎本身妻室三色绢本诰命”,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诉说着一个百多年前的故 ...
2025-8-29 05:52
清末地方官用标准斛
清末地方官用标准斛
“标准化”的古人智慧:看清朝如何用一把斛掌握经济命脉某日,我受到好友王馆长的邀请,参加他的大运河民俗博物馆开馆庆典仪式。隆重的仪式结束后,大家开始很有兴趣地参观馆藏的各种民俗老物件。根据王馆长介绍:这 ...
2025-8-14 20:30
从刑部题名碑解码元大都“风云”
从刑部题名碑解码元大都“风云”
2004年秋,北京天安门城楼东观礼台后方的一处施工工地中,考古人员意外发掘出一件极具历史价值的元代汉白玉石碑——通高2.25米、宽0.82米的《刑部题名第三之记》碑,出土地点西距紫禁城中轴线仅约百米,正位于元大都 ...
2025-8-13 19:02
京城东北角寻“人圈”
京城东北角寻“人圈”
80年前的京城秘闻:东北角“人圈”寻踪,一段被遗忘的屈辱往事听说过猪圈、羊圈,殊不知历史上还有过人圈。顾名思义,“人圈”就是把人像猪羊一样圈起来。它最初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东北,后来蔓延至华北,以防 ...
2025-8-12 17:17
枪口对外不对内,军阀们第一次联合抗日,谁怂了?谁能打?谁最坑队友?
枪口对外不对内,军阀们第一次联合抗日,谁怂了?谁能打?谁最坑队友?
枪口瞄准侵略者说起长城抗战,人们首先想起的,大多是《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既是29军在喜峰口用大刀铸就的英雄叙事,又是抗战的精神图腾。然而,此战的关键一役,不在喜峰口,而在古北 ...
2025-7-22 13:15
为掩护800余名伤兵,他被日军折磨致死又掩尸灭迹
为掩护800余名伤兵,他被日军折磨致死又掩尸灭迹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抗战就在我们身边 寻访京津冀③“在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事迹中,二十九军将士血战卢沟桥的故事已广为流传。但几乎没人知道,还有一位为救助800多名受伤的二十九军抗战将士而坚守岗位,最后被日 ...
2025-7-21 20:30
花椒不仅是皇家恩宠,还是帝王「赐死」的体面之选?
花椒不仅是皇家恩宠,还是帝王「赐死」的体面之选?
花椒是中国特有的香料,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素有“调味之王”的美誉。花椒之名,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里,有“椒蓼之实,繁衍盈升”之句,以花椒比喻家族繁盛。先秦时期,楚人以花椒酿制“椒浆”敬神,《 ...
2025-7-15 13:03
联手“反蒋抗日”遭暗杀,二人死前遗书尽显「意难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寻访京津 ...
联手“反蒋抗日”遭暗杀,二人死前遗书尽显「意难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寻访京津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抗战就在我们身边 寻访京津冀②“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九十一年前中国共产党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在就义前留下的绝笔,字字句句气贯长虹。他就义的地点,就在如 ...
2025-7-15 12:49
唐朝官员们值班时,都有自己的节奏
唐朝官员们值班时,都有自己的节奏
很多人都有值班的经历,唐代的上班族也要值班,称为“当直”,而且一般要值夜班,称为“宿直”或“寓直”。唐代哪些人要值班,值班时都会干些啥,他们会感觉无聊吗?辽宁省博物馆 藏《薇省黄昏图》薇省即中书省,白 ...
2025-7-1 11:53
这场民族工业史上的“暗度陈仓”,躲过了日寇空袭,创造出战时奇迹
这场民族工业史上的“暗度陈仓”,躲过了日寇空袭,创造出战时奇迹
抗战期间,民国首富荣氏家族的企业遭受重创,或毁于战火,或遭敌劫掠。唯独武汉的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简称“申四福五”)完成了一场工业史上的“暗度陈仓”——它们西迁至宝鸡(古称“陈仓”),在西北大地生根发芽 ...
2025-6-30 14:02
大清“国本”之衰,北方狼族是怎么变成“八旗子弟”的
大清“国本”之衰,北方狼族是怎么变成“八旗子弟”的
“会宁乃国家兴王之地,自海陵迁都永安,女直人(即女真)浸忘旧风。朕时尝见女直风俗,迄今不忘。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风,盖以备礼也,非朕心所好。东宫不知女直风俗,第以朕故,犹尚存之。恐异时一变此风,非长久 ...
2025-6-27 17:58
1950年疏浚“太液池”始末
1950年疏浚“太液池”始末
挖出三朝淤泥!1950年太液池疏浚背后的技术与人中南海是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早在金朝时期,在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有太液池和大宁宫,太液秋波成为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修筑大都时,将太液池围入皇城之中,在其周 ...
2025-6-23 17:46
上海服务业进京记
上海服务业进京记
中国照相馆橱窗。方非摄康邦章至今还记得,他从上海来北京的日子——1956年7月6日。那天,他带着理发的家伙什儿,扛着行李卷,同一百多名上海理发、照相、洗染业的师傅们一起,登上了北上京城的列车。那时南京长江大 ...
2025-6-23 17:40
2200年前的通州,向你敞开了大门!
2200年前的通州,向你敞开了大门!
漫步在遗址公园,清晨的阳光洒在夯土城墙上,脚下是沉睡两千年的汉代古城基址,楔形城墙轮廓勾勒出一座消失千年的汉代城池。身边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仿制着带有“亭”字戳印的陶罐。举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现代楼宇群 ...
2025-6-23 14:58
中国“15—19世纪最严重的高温事件”——清朝乾隆八年(1743)高温
中国“15—19世纪最严重的高温事件”——清朝乾隆八年(1743)高温
2025年6月20日,北京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6月23日9时,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那么中国古代对气温的记录有哪些呢?中国古代对于气温记录较少。最早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天 ...
2025-6-23 14:38
这里有世界上第一个「北纬40°」标志
这里有世界上第一个「北纬40°」标志
在国家植物园北园主干道东侧,有一处造型别致的景观,如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掩映在绿树丛中,这就是“北纬40°雕塑标志”。走近仔细观赏,但见这座雕塑景观为东西向而置,平面为78块花岗岩拼成的T形石台,长20米,东 ...
2025-5-29 18:51
东长安街6号往事
东长安街6号往事
大隐隐于市的东长安街6号2024年5月2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办公地址变更为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自此,这座有着70年历史的苏式建筑,将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东长安街南畔。大隐隐于市的东长安街6号一条长安街,一部中 ...
2025-5-26 17:12
1922年“民调”中的北京社会问题
1922年11月14日,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第14个成立纪念日。为表达庆贺,学校各部,各学系按照旧例,将他们所取得的各项成果陈列展览,供人们浏览评说。学校新成立未久的“心理实验室”,也 ...
2025-5-26 10:07
清末上色老照片:袁世凯乘火车返京;载沣全家福;醇亲王儿子们;还没有被接进皇宫的溥 ...
清末上色老照片:袁世凯乘火车返京;载沣全家福;醇亲王儿子们;还没有被接进皇宫的溥 ...
这组清末上色老照片,宛如时光的低语,轻轻掀开了历史厚重的帷幔,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却又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清末时代。每一张照片,都经过精心的上色处理,使得原本黑白灰的世界瞬间鲜活起来,色彩虽为后世所 ...
2025-5-16 08:50
前门大街上的棚房占道始末
前门大街上的棚房占道始末
在中国书店燕翅楼店读者群中聊起了前门大街沿街商铺以及后街商铺的形成过程,我这几天又通过查阅书籍和老地图,基本厘清了前门大街初建成时的原始状态。 在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 年),朝廷决定拓展北京城,将原来 ...
2025-5-10 07:42
流浪200多年,孤本终于回家,这本明代刑部档案记录了哪些秘闻?
流浪200多年,孤本终于回家,这本明代刑部档案记录了哪些秘闻?
去年6月,流散在外200多年的明抄本《宸濠招》重归天一阁,在古籍圈传为佳话。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南赣巡抚王阳明仅用43天就平定了这次叛乱。《宸濠招》一书便是当时刑部审理此案的文件 ...
2025-4-30 09:52

相关分类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11-19 15:12 , Processed in 0.077149 second(s), 8 queries .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