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订阅

人物

张荫桓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张荫桓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1886年6月21日,大清国驻美国、西班牙和秘鲁大使张荫桓刚抵达秘鲁首都利马的第二天早上便收到一个好消息,他在这天的日记里写道:“进斋书,言美都使馆房东不加租,可免移寓之烦。”房租不涨,可以避免搬家了。去国 ...
2021-12-2 08:32
张荫桓与自由女神
张荫桓与自由女神
张荫桓任驻美公使期间身体不好,在他的日记里可以频繁看到失眠、腹泻、头眩、齿痛这样的病情记录。1886年秋冬之际,他又病了,先是“腹胀如厕……微有热汗而不觉冷”,又“泻后微眩,且复畏寒”,后“晨起复畏寒,不 ...
2021-12-2 07:40
张荫桓和油果子
张荫桓和油果子
张荫桓在光绪二十年三月二十八日(1894年4月3日)的日记中写道:“侍卫处昨传辰初上御丰泽园演耕。寅正起,趋诣福华门,府尹、府丞先至矣。俄尔熙尚书、陈侍郎、翁尚书续至,志侍郎以礼部奏事成差亦至,辰正乘舆从西 ...
2021-12-2 07:33
荫桓笔下的总统婚礼
荫桓笔下的总统婚礼
在美国这样的民主国家参加竞选,小到选镇长大到选总统,所有的竞选人都要置于拥有选票的公民的显微镜下被仔细研究一番,就像马克吐温笔下的“竞选州长”一样,人生几乎不能有任何污点,否则会成为媒体消费对象。比如 ...
2021-11-30 19:34
张荫桓与格兰特一家
张荫桓与格兰特一家
张荫桓任驻外公使期间,据其日记统计,交往最频繁最深入的美国人当属前总统格兰特一家。尤利西斯·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 1822-1885)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84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在参加完美墨战争后于1854 ...
2021-11-30 19:30
百贾和伯驾
百贾和伯驾
1886年4月29日,张荫桓在白宫向时任美总统克利夫兰递交的了国书,自此算是正式上任大清国驻美公使了。这一天对张荫桓来说是大日子,他在日记里写道:“未初偕希九、仲兰、震东、洋员柏立赍国书至美外部,晤该部大臣 ...
2021-11-30 19:23
合影里的大员
合影里的大员
这张版画里的大员是谁?不止一位朋友问过我,之前我一直说不上来。很偶然的,看到几张照片,这个疑问大体有眉目了。那张未知大员合影的版画这张木刻版画应该出自一份西文画报,具体的出处我没有查到。大家之所以关心 ...
2021-11-30 19:11
抹不掉的冀朝铸
抹不掉的冀朝铸
以前写过一篇《被抹掉的冀朝铸》,是说1972年尼克松访华刚下空军一号和周恩来握手,常被国内媒体引用的那张照片中站在周恩来身后负责翻译的冀朝铸被“抹”掉了(通过暗房修改底片),当时很为冀抱不平。但后来发现国 ...
2021-11-30 18:37
第一个在美国拿到律师执照的华人
第一个在美国拿到律师执照的华人
最近有几条新闻:中国小留学生凌虐同学而入狱;一家四口中国人在美自驾旅游未按照交通标志停车便左转至被撞身亡;一名中国女游客在LA机场免税店掌掴店员被捕(一说轻拍头,不管剧情是否反转,总之动手就是不对的), ...
2021-11-30 17:58
在爱人的镜头里
在爱人的镜头里
摄影圈里好像很少有夫妻都是知名摄影师的,我猜,也许是大家都要外出创作的话可能聚少离多。摄影这个职业,总的来说就是一个漂泊的职业,只有不停的游走才可能出好片子。但是,布勒松和弗兰克却是特殊的一对,两个人 ...
2021-11-30 17:44
在美国推广中餐的北京阿姨
在美国推广中餐的北京阿姨
作为一个北方人,在吃饭的口味上我一直不挑剔,南方的北方的洋的中的,都能吃,而且还有不少喜欢吃的,以前有个同事总开玩笑说地球要毁灭了我肯定是最后一个饿死的!可是,两次去灯塔国查档案,荷包瘪,天天汉堡(总 ...
2021-11-30 17:39
女飞行员
女飞行员
订阅我博客/公众号的朋友们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这几天写的都是伟大的华人女性,她们没有让自己变成每天只会相夫教子烧火做饭的弱女子,她们都善良勇敢,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有行动力,都被写进历史,是楷模是榜 ...
2021-11-30 17:37
选票
选票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一组图,是南海仲裁出来后几个主要网站的网民眼里的中国周边国家地图,其中有一张,除了朝鲜和“西朝鲜”以外,都写着“人家有选票!”。选票,说白了就是话语权,已经成了很多中国网民自黑自嘲的内 ...
2021-11-30 17:33
开拓美国西部的中国姑娘
开拓美国西部的中国姑娘
前段时间看科恩兄弟的电影《凯撒万岁》(Hail, Caesar!),故事背景是1960年代的好莱坞电影圈,剧情里面有位叫胡比·道耶(Hobie Doyle)的小伙子,只擅长演西部片里的牛仔英雄,老板让他去和一位女演员搭档演爱情戏 ...
2021-11-30 17:27
扯旗的人
扯旗的人
去年12月在杭州的中国美院看了一个展览《历史的显影——战争时期的中国摄影》,其中有张照片是童小鹏1937年5月拍的“红军总指挥部在云阳召开大会时的红军部队”,画面正中是一面插在地上的军旗,一名席地而坐的战士 ...
2021-11-30 13:58
几位早期来华的外国女摄影师
几位早期来华的外国女摄影师
今天是“女神节”,炒个应景的冷饭,说说几个早期(这里的“早期”我定义在1949年以前)来华的外国女摄影师。按照有些极端女权主义者的看法,在摄影师之前冠个“女”字就有“歧视女性”的嫌疑:男女平等,凭什么摄影 ...
2021-11-30 13:43
珍妃的照片
珍妃的照片
前几天有篇光绪后妃的文章在我的朋友圈转来转去,里面有张珍妃的照片,正面半身像,我一直存疑。存疑的原因,主要是照片中人物的发型我认为和人物身份不符,其流行年代和照片拍摄年代不符。从摄影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 ...
2021-11-30 13:40
背影
背影
开始这篇前先说几句无聊的话。很久没有更新了,既对不住自己,也对不住仍然关注网络上这么一小块空间的朋友们。2016年第一天到来前的几个小时,手里的事情终于忙的只剩一件(尽管我希望所有的项目都能得到了结,但是 ...
2021-11-30 13:21
伊莲娜·贺伯诺和中国
伊莲娜·贺伯诺和中国
在1949年以前来中国的女摄影师中,我最喜欢两个人的作品,一个是德国人小莫(赫达·莫理循,Hedda Morrison, 1908-1991),另一个是法国人伊莲娜·贺伯诺。伊莲娜·贺伯诺(Hélène Hoppenot, 1894-1990)最初从事 ...
2021-11-30 08:08
一个瑞士人眼中的晚清帝国
一个瑞士人眼中的晚清帝国
话说,若论在买书这件事上,我绝对算行动派,绝不会拖延症,绝不会顾忌价格,哪天我买不起书了一定就是破产了……跑题了,昨天一收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了阿道夫·克莱尔相册选辑的消息我就立刻下了订单,今天上午 ...
2021-11-30 07:59
阿道夫·克莱尔和他的中国照片
阿道夫·克莱尔和他的中国照片
早上一睁眼,就发现我的微信被一个150年前到过中国的瑞士人刷屏了,没错,就是阿道夫·克莱尔(Jakob Adolf Krayer-Foerster, 1834-1900)。这位当时受雇于一家英国公司在中国采购丝绸的商人坐了58天的船于1860年4月 ...
2021-11-30 07:54
主要看气质!1930年代北平人也来秀一秀
主要看气质!1930年代北平人也来秀一秀
主要看气质!最近朋友圈里有气质的人纷纷在晒肖像,你晒了没有?其实现在北京人长什么样,您大街上溜达一圈满眼都是,不用在朋友圈里看。但是上世纪30年代北平人长什么样?恐怕您就看不着了吧?今天,我给您寻摸了点 ...
2021-11-28 14:22
一场温暖的旅行:1883北京旅行日记
一场温暖的旅行:1883北京旅行日记
1883年9月21日,美国旅行家伊撒博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和她的丈夫抵达北京。这位家境殷实的美国女子,为了排遣失子之痛,踏上了环球旅行之路。没想到,从此她爱上了旅行。1883年,在游历了大半个地球后,加德纳夫妇 ...
2021-11-28 13:22
莫理循在北京
莫理循在北京
1901年6月20日,莫理循在北京的家里跟他的仆人们的合影。前坐地者,左为二号勤杂工,右为三号马夫;中间站立者,左一为一号马夫,左二抱狗者为一号仆人孙天禄,右一为二号马夫,右二为二号仆人;后排,左一是厨师, ...
2021-11-27 09:14
鸡蛋白印出来的照片
鸡蛋白印出来的照片
北海团城和白塔。1875年的观象台浑仪。驮轿。用骡子来“抬”的轿子,曾经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交通工具。京城街头的驼队。作为当时重要的长途交通工具,骆驼曾是北京城中常见的动物。查尔德于1877年拍摄的圆明园西洋楼 ...
2021-11-26 13:39
日本摄影师的北京写真
日本摄影师的北京写真
庚子事变之前,前门大街车水马龙,热闹非凡。1901年,义和团运动平息后,山本赞七郎在同一位置,以同样的角度拍摄了前门大街。此时,商铺已经开始重建,社会秩序也逐渐恢复,但对比之前的照片仍能看出战争造成的创伤 ...
2021-11-26 13:28
梅兰芳的朋友圈
梅兰芳的朋友圈
1929年,梅兰芳在无量大人胡同寓所的庭院中与来访的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嘉丽-古契等来宾合影。1926年,梅兰芳在家中客厅与来访的瑞典王储古斯塔夫(坐左五)、王妃(坐左四)一行合影。1927年,梅兰芳在家中庭院接待 ...
2021-11-26 09:55
你见过1860年的北京吗?
你见过1860年的北京吗?
 这幅清漪园全景图由两张照片拼合而成。从照片中可以看到当时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已经被毁。 天坛祈年殿。位于八里桥附近的贵族陵墓,摄于1860年10月3日至5日间。位于内城北城墙外的喇嘛庙——西黄寺的牌楼。虽然照片 ...
2021-11-24 15:21
1930年代的北平人
1930年代的北平人
他们是谁?他们是干什么的?他们有怎样的人生际遇?他们有怎样的喜怒哀乐?当德国摄影师赫达·莫理循按下快门时,并没有记录下这些。然而,通过这一张张或平静,或喜悦,或悲伤,或新奇的面孔,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时 ...
2021-11-24 15:06
赫达·哈默 北平市井——1930年代德国女摄影师镜头中的北京
赫达·哈默  北平市井——1930年代德国女摄影师镜头中的北京
一支驼队走过北京外城角楼。书店伙计正在誊写古书。街边卖烧酒的小贩。小的铁皮酒壶里装的是北方用高粱酿造的浓烈的老白干儿。农村的妇人从来不闲着。她们利用农闲做小巧的草编玩具。清晨,老人在练太极推手。这是自 ...
2021-11-24 10:03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3 17:33 , Processed in 1.090039 second(s), 2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