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订阅

秘闻

是哭是笑,傻傻分不清!古人的「个性签名」也太酷了
是哭是笑,傻傻分不清!古人的「个性签名」也太酷了
《辞源》中写:“花押:旧时文书、契约末尾的署名签字。”花押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在公文中做结语,二是在书画中做点缀或落款。在《水浒传》等小说中,正式的合同和口供都需要当事人画押。画押是一种工作流程,起到 ...
2025-8-29 09:38
一道圣旨的由来
一道圣旨的由来
他收到的是大清最后的荣光,心中萌发的却是民族未来的种子在徐州圣旨博物馆内,编号“396”,通长:365cm,通宽:31cm,取名“光绪三十一年陈懋鼎本身妻室三色绢本诰命”,静静地躺在展柜里,诉说着一个百多年前的故 ...
2025-8-29 05:52
清末地方官用标准斛
清末地方官用标准斛
“标准化”的古人智慧:看清朝如何用一把斛掌握经济命脉某日,我受到好友王馆长的邀请,参加他的大运河民俗博物馆开馆庆典仪式。隆重的仪式结束后,大家开始很有兴趣地参观馆藏的各种民俗老物件。根据王馆长介绍:这 ...
2025-8-14 20:30
从刑部题名碑解码元大都“风云”
从刑部题名碑解码元大都“风云”
2004年秋,北京天安门城楼东观礼台后方的一处施工工地中,考古人员意外发掘出一件极具历史价值的元代汉白玉石碑——通高2.25米、宽0.82米的《刑部题名第三之记》碑,出土地点西距紫禁城中轴线仅约百米,正位于元大都 ...
2025-8-13 19:02
京城东北角寻“人圈”
京城东北角寻“人圈”
80年前的京城秘闻:东北角“人圈”寻踪,一段被遗忘的屈辱往事听说过猪圈、羊圈,殊不知历史上还有过人圈。顾名思义,“人圈”就是把人像猪羊一样圈起来。它最初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东北,后来蔓延至华北,以防 ...
2025-8-12 17:17
枪口对外不对内,军阀们第一次联合抗日,谁怂了?谁能打?谁最坑队友?
枪口对外不对内,军阀们第一次联合抗日,谁怂了?谁能打?谁最坑队友?
枪口瞄准侵略者说起长城抗战,人们首先想起的,大多是《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这既是29军在喜峰口用大刀铸就的英雄叙事,又是抗战的精神图腾。然而,此战的关键一役,不在喜峰口,而在古北 ...
2025-7-22 13:15
为掩护800余名伤兵,他被日军折磨致死又掩尸灭迹
为掩护800余名伤兵,他被日军折磨致死又掩尸灭迹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抗战就在我们身边 寻访京津冀③“在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事迹中,二十九军将士血战卢沟桥的故事已广为流传。但几乎没人知道,还有一位为救助800多名受伤的二十九军抗战将士而坚守岗位,最后被日 ...
2025-7-21 20:30
花椒不仅是皇家恩宠,还是帝王「赐死」的体面之选?
花椒不仅是皇家恩宠,还是帝王「赐死」的体面之选?
花椒是中国特有的香料,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素有“调味之王”的美誉。花椒之名,最早有文字记载是在《诗经》里,有“椒蓼之实,繁衍盈升”之句,以花椒比喻家族繁盛。先秦时期,楚人以花椒酿制“椒浆”敬神,《 ...
2025-7-15 13:03
联手“反蒋抗日”遭暗杀,二人死前遗书尽显「意难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寻访京津 ...
联手“反蒋抗日”遭暗杀,二人死前遗书尽显「意难平」|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寻访京津 ...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抗战就在我们身边 寻访京津冀②“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九十一年前中国共产党著名抗日将领吉鸿昌在就义前留下的绝笔,字字句句气贯长虹。他就义的地点,就在如 ...
2025-7-15 12:49
唐朝官员们值班时,都有自己的节奏
唐朝官员们值班时,都有自己的节奏
很多人都有值班的经历,唐代的上班族也要值班,称为“当直”,而且一般要值夜班,称为“宿直”或“寓直”。唐代哪些人要值班,值班时都会干些啥,他们会感觉无聊吗?辽宁省博物馆 藏《薇省黄昏图》薇省即中书省,白 ...
2025-7-1 11:53
这场民族工业史上的“暗度陈仓”,躲过了日寇空袭,创造出战时奇迹
这场民族工业史上的“暗度陈仓”,躲过了日寇空袭,创造出战时奇迹
抗战期间,民国首富荣氏家族的企业遭受重创,或毁于战火,或遭敌劫掠。唯独武汉的申新四厂和福新五厂(简称“申四福五”)完成了一场工业史上的“暗度陈仓”——它们西迁至宝鸡(古称“陈仓”),在西北大地生根发芽 ...
2025-6-30 14:02
大清“国本”之衰,北方狼族是怎么变成“八旗子弟”的
大清“国本”之衰,北方狼族是怎么变成“八旗子弟”的
“会宁乃国家兴王之地,自海陵迁都永安,女直人(即女真)浸忘旧风。朕时尝见女直风俗,迄今不忘。今之燕饮音乐,皆习汉风,盖以备礼也,非朕心所好。东宫不知女直风俗,第以朕故,犹尚存之。恐异时一变此风,非长久 ...
2025-6-27 17:58
1950年疏浚“太液池”始末
1950年疏浚“太液池”始末
挖出三朝淤泥!1950年太液池疏浚背后的技术与人中南海是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早在金朝时期,在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有太液池和大宁宫,太液秋波成为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修筑大都时,将太液池围入皇城之中,在其周 ...
2025-6-23 17:46
上海服务业进京记
上海服务业进京记
中国照相馆橱窗。方非摄康邦章至今还记得,他从上海来北京的日子——1956年7月6日。那天,他带着理发的家伙什儿,扛着行李卷,同一百多名上海理发、照相、洗染业的师傅们一起,登上了北上京城的列车。那时南京长江大 ...
2025-6-23 17:40
2200年前的通州,向你敞开了大门!
2200年前的通州,向你敞开了大门!
漫步在遗址公园,清晨的阳光洒在夯土城墙上,脚下是沉睡两千年的汉代古城基址,楔形城墙轮廓勾勒出一座消失千年的汉代城池。身边的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仿制着带有“亭”字戳印的陶罐。举目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现代楼宇群 ...
2025-6-23 14:58
中国“15—19世纪最严重的高温事件”——清朝乾隆八年(1743)高温
中国“15—19世纪最严重的高温事件”——清朝乾隆八年(1743)高温
2025年6月20日,北京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信号;6月23日9时,北京市气象台升级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信号。那么中国古代对气温的记录有哪些呢?中国古代对于气温记录较少。最早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天 ...
2025-6-23 14:38
这里有世界上第一个「北纬40°」标志
这里有世界上第一个「北纬40°」标志
在国家植物园北园主干道东侧,有一处造型别致的景观,如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掩映在绿树丛中,这就是“北纬40°雕塑标志”。走近仔细观赏,但见这座雕塑景观为东西向而置,平面为78块花岗岩拼成的T形石台,长20米,东 ...
2025-5-29 18:51
东长安街6号往事
东长安街6号往事
大隐隐于市的东长安街6号2024年5月22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办公地址变更为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6号。自此,这座有着70年历史的苏式建筑,将以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东长安街南畔。大隐隐于市的东长安街6号一条长安街,一部中 ...
2025-5-26 17:12
1922年“民调”中的北京社会问题
1922年11月14日,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第14个成立纪念日。为表达庆贺,学校各部,各学系按照旧例,将他们所取得的各项成果陈列展览,供人们浏览评说。学校新成立未久的“心理实验室”,也 ...
2025-5-26 10:07
清末上色老照片:袁世凯乘火车返京;载沣全家福;醇亲王儿子们;还没有被接进皇宫的溥 ...
清末上色老照片:袁世凯乘火车返京;载沣全家福;醇亲王儿子们;还没有被接进皇宫的溥 ...
这组清末上色老照片,宛如时光的低语,轻轻掀开了历史厚重的帷幔,将我们带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却又充满变革与希望的清末时代。每一张照片,都经过精心的上色处理,使得原本黑白灰的世界瞬间鲜活起来,色彩虽为后世所 ...
2025-5-16 08:50
前门大街上的棚房占道始末
前门大街上的棚房占道始末
在中国书店燕翅楼店读者群中聊起了前门大街沿街商铺以及后街商铺的形成过程,我这几天又通过查阅书籍和老地图,基本厘清了前门大街初建成时的原始状态。 在明代永乐十七年(1419 年),朝廷决定拓展北京城,将原来 ...
2025-5-10 07:42
流浪200多年,孤本终于回家,这本明代刑部档案记录了哪些秘闻?
流浪200多年,孤本终于回家,这本明代刑部档案记录了哪些秘闻?
去年6月,流散在外200多年的明抄本《宸濠招》重归天一阁,在古籍圈传为佳话。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发动叛乱,南赣巡抚王阳明仅用43天就平定了这次叛乱。《宸濠招》一书便是当时刑部审理此案的文件 ...
2025-4-30 09:52
关注度不高,却极为惨烈,志愿军的“存亡之战”竟然是它?
关注度不高,却极为惨烈,志愿军的“存亡之战”竟然是它?
去年上映的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让铁原这个韩国小城在中国广为人知起来。七十多年前,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期,在那里爆发了一场战斗,后被称为“铁原阻击战”。相对于上甘岭、长津湖、松骨峰……在抗美援朝不 ...
2025-4-30 09:37
节衣缩食,受尽冷眼,5年,他们从欧洲拍回敦煌遗书照片13000余张
节衣缩食,受尽冷眼,5年,他们从欧洲拍回敦煌遗书照片13000余张
在国家图书馆的敦煌吐鲁番学资料中心,静静存放着13000余张敦煌遗书老照片。这些老照片年逾八旬,涵盖了斯坦因、伯希和所劫敦煌文献中最精华的部分,但照片从何而来,往事如烟,一度被尘封在档案中。上世纪三十年代 ...
2025-4-30 09:27
溥仪要卖,日军要收,带着四库全书逃难,这些书生豁出去了
溥仪要卖,日军要收,带着四库全书逃难,这些书生豁出去了
书有四大“厄”:水、火、兵、虫,其中尤以“兵厄”为害最大,《四库全书》就是“兵厄”的受害者。这部世界上最大的手抄丛书,全书约8亿字,因为太珍贵,怕出意外,乾隆时期共抄7部,分头藏进南北7座皇家藏书阁。不 ...
2025-4-30 09:19
袁世凯的最后86天
袁世凯的最后86天
1916年3月22日,众叛亲离的袁世凯宣布重回旧路,由此开始了他生命中最难熬的86天。袁世凯的洪宪一共改制83天,改制之前,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多次暗示,我们在电影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但是日本这个狼崽子很快发 ...
2025-4-25 11:24
京城内外寻找朱允炆下落
京城内外寻找朱允炆下落
白塔庵塔,在民间传说中一直与朱允炆有关明成祖朱棣夺了他侄儿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之后,朱允炆便不知所踪,这似乎成为有明一代的最大谜案之一了。据说,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便是查访朱允炆的行踪。结果,当然是一 ...
2025-4-18 09:50
800 年前的北京飓风档案 与当下天气预报对上了
800 年前的北京飓风档案 与当下天气预报对上了
北京飓风来袭,人们纷纷家中躲避,超市、商店必需品货架出现了抢购潮。那么北京历史上,是否有过飓风来袭呢,金中都时期的一则记载,颠覆了对于北京飓风的认知。历史记载“大安三年二月乙亥夜,大风从西北来,发屋折 ...
2025-4-12 09:23
从“八王之乱”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为北京城留下了些什么
从“八王之乱”到北魏孝文帝改革,为北京城留下了些什么
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串联起来的,竟然是这个人魏晋南北朝的中国,正处在社会大动荡时期。若说“民族大融合”,那是我们这些后辈人在时隔千余年之后的回眸。如果民族之间真能融合,也是充满了血和泪的一个痛苦 ...
2025-4-9 08:03
在北京唯有这两家大使馆不在使馆区
在北京唯有这两家大使馆不在使馆区
北京作为首都自古就是外国使节争相荟萃之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中美天津条约》中规定,允许各国派公使驻扎在北京。就这样其他各国的使节纷纷驻扎在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分别成立了三大使馆区,分布于建国 ...
2025-3-17 13:49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9-14 13:14 , Processed in 1.202909 second(s), 3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