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订阅

人物

1909年1月老北京王府井丁字街路西乔治·莫理循宅院墙老照片
1909年1月老北京王府井丁字街路西乔治·莫理循宅院墙老照片
1908年11月13日-1909年3月11日法国银行家旅行家阿尔贝· 肯恩(Albert Kahn)携其助手阿尔弗雷德·杜特泰尔(Alfred Dutertre)开始了他们《环球旅行》(Voyage autour du Monde)。在中国旅行中留下大量的影像资料 ...
2022-12-18 09:32
中国两大名门望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中国
中国两大名门望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中国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要说近代以来中国最精英,最“富有”的家族,一定就是他们了:一是“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的钱氏家族;一是“一门三院士,满庭皆才俊”的梁氏家族。下面我们一起来 ...
2022-12-14 09:06
1955:萨特、波伏瓦在中国
1955:萨特、波伏瓦在中国
 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向全世界发出“到中国来看一看”的邀请。这个邀请,吸引了大量西方共产主义者、左翼人士来到中国。其中,就包括两位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和波伏瓦。  萨特,握着烟斗的思想者,在阅读 ...
2022-12-14 09:01
梁思成学生曹汛编著《林徽音先生年谱》,还原多维度的学者林徽音
梁思成学生曹汛编著《林徽音先生年谱》,还原多维度的学者林徽音
林徽音先生年谱12月6日是曹汛先生逝世一周年,北京建筑大学曹汛教授著作的《林徽音先生年谱》由文津出版社出版以来,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家文摘》、腾讯好书、新浪好书、百道好 ...
2022-12-13 13:02
曾恒忠
曾恒忠
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一张被标注为“李鸿章”的照片,但很显然不是,在考证相中人的过程中牵涉到了几张过去对我来说有疑问的照片,解决了几个问题。曾恒忠,被错误标注为“李鸿章”那张被错认为李鸿章的照片,卡纸上还有 ...
2022-12-13 12:42
父辈留下36盘录音带,年近八旬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用它们筑造《寻常百姓家》
父辈留下36盘录音带,年近八旬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用它们筑造《寻常百姓家》
“想他们的时候,我就听他们讲话,感觉好像随时随地和父母在一起。”说这句话时,年近80的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么书仪语音已经略带哽咽。她所说的讲话,是她的父母留下的36盘录音带,那是她在父母生前为他们做的口 ...
2022-12-4 15:07
黄承暄
黄承暄
昨天那张1907年四川大员的合影中,辨认出的四川盐茶道黄承暄,可以作为比对其它照片的标本,比如几年前我看到的两张照片中的人物就是他,是个很有故事的人。翻阅上海的地方档案,他在担任上海县知县期间,参与处理过 ...
2022-11-23 13:40
“御史楼台高百丈,谏官祠宇壮千秋”——清末言官徐定超
“御史楼台高百丈,谏官祠宇壮千秋”——清末言官徐定超
徐定超(1845-1917),字班侯,浙江温州府永嘉县枫林人,近代政治家、医学家和教育家。光绪二年(1876年)乡试中举人,光绪九年中进士,先后任户部广东司主事、户部则例馆纂修、顺天乡试内收掌官等。徐定超具有忧国 ...
2022-11-23 13:17
为买一幅画,他卖豪宅散家财,最终捐给故宫
为买一幅画,他卖豪宅散家财,最终捐给故宫
张伯驹的故事,在民间流传最广、最响亮、最活灵活现的,除了他的婚姻爱情以外,莫过于他的收藏了。可以这么说,他在收藏界的名声和故事,超过了他的婚姻传奇,也掩盖了他在诗词、戏剧和书画方面的成就。一提起张伯驹 ...
2022-11-17 13:24
史上“最牛毕业设计”:师生奋战100天,在校园里造出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
史上“最牛毕业设计”:师生奋战100天,在校园里造出新中国第一架轻型旅客机
10月25日,抗美援朝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迎来了70周年华诞。作为红色航空工程师的摇篮,70年来北航走出了王永志、戚发轫等89位两院院士,获得了15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一等奖。“落 ...
2022-11-16 13:44
一位历史学家兼考古学家留下的遗产:重修上古史,发现二里头
一位历史学家兼考古学家留下的遗产:重修上古史,发现二里头
在考古学上,徐旭生一个人开创了两个领域的研究,即周秦与夏的起源研究。是他发现了二里头,才让夏文化研究有了如今的局面。在上古史的研究领域,后人难以超越他。他的代表作《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虽然问世已近一个 ...
2022-11-16 13:19
章士钊和他的三个笔名
章士钊和他的三个笔名
1949年4月23日的上海《东南日报》之上,刊发了一篇看似有些调侃章士钊的,类似趣说“掌故”的小文章,题为《原是红楼梦里人》。文章极其简短,统共也就三句话:章士钊编《甲寅杂志》时,先自署笔名为“秋桐”,不料 ...
2022-11-14 12:51
江山留胜迹 建筑巨匠杨廷宝的“设计人生”
江山留胜迹 建筑巨匠杨廷宝的“设计人生”
  何为设计?何以“设计河南”?  在西方,大型设计系统往往以Architecture——建筑学、建筑设计相称,有时和建筑无关,只是字义之引申。  在中国,建筑学或建筑设计原本称为“营造”——北宋河南郑州人李诫撰 ...
2022-11-11 08:45
原来长安街是他命名的
原来长安街是他命名的
采访华新民,本意是想写写她的传奇家族。她拥有中国、波兰、法国血统,出身于建筑世家,祖父华南圭是著名土木工程专家、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总工程师,祖母是一位波兰籍小说家,父亲华揽洪是著名建筑大 ...
2022-11-7 15:14
中国画意:早期本土摄影师的艺术探索
中国画意:早期本土摄影师的艺术探索
一提到老照片,人们多会想到外国摄影师的作品。以前,我们旧京图说也做过很多诸如“外国摄影师镜头里的老北京”这样的选题。其实,中国的摄影艺术起步也很早,而且具有独特的韵味。早期许多摄影家以及他们身边的文人 ...
2022-10-28 12:45
首位登上美国硬币的华裔女性,来过北平
首位登上美国硬币的华裔女性,来过北平
从昨日起,美国铸币局将开始发行一款全新的25美分硬币,其上将刻有好莱坞早期华裔女星黄柳霜(Anna May Wong)的肖像。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洛杉矶时报》等美媒19日称,这意味着黄柳霜将成为第一位出现在 ...
2022-10-25 21:09
“黑衣宰相”刘秉忠:元朝总设计师,忽必烈背后的男人
“黑衣宰相”刘秉忠:元朝总设计师,忽必烈背后的男人
“黑衣宰相”是什么意思呢,“黑衣”在古代就是僧人所以穿的一种衣服,而“黑衣宰相”就是指参与朝政能够影响皇帝的僧人。元朝有一位“黑衣宰相”,那就是刘秉忠。可能刘秉忠在民间没有什么名气,可是要说起他的历史 ...
2022-10-20 11:58
京城玩主王世襄与故宫的恩怨情仇!
京城玩主王世襄与故宫的恩怨情仇!
图 / 王世襄先生在给家具拍照1949年8月,王世襄结束赴美博物馆考察后,回到北京,继续留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1947年3月,王世襄正式就任此职)。从此,将故宫博物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美好愿望就成为他追 ...
2022-10-15 12:51
从卢沟桥到莲花池,幸亏有他不遗余力地保护
从卢沟桥到莲花池,幸亏有他不遗余力地保护
侯仁之认为,一座城市和一个人一样,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留下成长的轨迹。这就是生命印记,是不应该被忘记的。正是在这种观点的指引下,他先后竭尽全力保护了卢沟桥、莲花池以及鱼藻池遗迹等北京城不同发展阶段的 ...
2022-9-25 14:25
阿罗哈-逛故宫、游天坛,跟梅兰芳合影。1924年,第一个自驾环游世界的女性到京一游
阿罗哈-逛故宫、游天坛,跟梅兰芳合影。1924年,第一个自驾环游世界的女性到京一游
阿罗哈,第一个驾车环游世界的女性一位身高一米八、金发碧眼的姑娘,驾驶着吉普车穿过古老的西直门,绕过北海团城,在玉泉山下的稻田中穿行,这样的画面出现在近百年前的北京已经足够震撼。而且,镜头里的姑娘还是第 ...
2022-9-13 13:08
消失的方大曾
消失的方大曾
方大曾1912年7月13日-1937年9月18日(失踪)方大曾,1912年出生于北平的一个外交官家庭,从小热爱摄影,在中国摄影水平整体落后于世界的那个年代,他几乎是无师自通地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摄影师。进入1930年代,面对风 ...
2022-9-5 08:46
魏璐诗:外宣战线上的传奇女性
魏璐诗:外宣战线上的传奇女性
人物小传魏璐诗(Ruth F. Weiss,1908—2006):奥地利犹太人(后加入中国国籍)。1932年,获维也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作为《维也纳报》自由栏目记者到中国上海,进行为期半年的修学旅行。在上海,她受到宋 ...
2022-8-28 09:03
齐白石当年为何来北京
齐白石当年为何来北京
1917年,齐白石移居北京,一直到1957年去世为止,在这座城市住了40年。可以说,从默默无闻到蜚声中外,老北京堪称齐白石的福地。为何齐白石当年要来北京?一方面,是家乡“连年兵乱,常有军队过境,南北交哄,互相混 ...
2022-8-18 12:55
朱德的枪
朱德的枪
许多城市是与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比如北京的五四运动、郑州的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遵义会议等。这些历史事件有的构成了影响深远的文化启蒙,有的确立了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领导地位,有的形成了伟大的历史 ...
2022-8-2 12:54
比北京人更爱老北京的小莫,把海量照片捐给了美国
比北京人更爱老北京的小莫,把海量照片捐给了美国
熟悉北京老照片的朋友都知道,民国时期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德国女摄影师——海达·莫理逊(Hedda Morrison)为老北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影像,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莫”。今天,我们接着讲讲“小莫”的故事上期最后 ...
2022-7-26 17:25
七七事变85周年,这位战地记者的故事仍在续写……
七七事变85周年,这位战地记者的故事仍在续写……
今天,是七七事变85周年。今年7月,是方大曾诞辰110周年。吉林艺术学院的一群年轻人,选择用话剧《消失与重现》纪念永远年轻的战地记者方大曾。1、方大曾是谁?85年前,卢沟桥畔一声枪响,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一 ...
2022-7-18 13:21
他不但建了朝内81号,还留下百年前北京的珍贵影像
他不但建了朝内81号,还留下百年前北京的珍贵影像
1933年3月1日下午,国立北平图书馆举办了一场特殊的图书展示会。时任馆长袁同礼和胡适、翁文灏以及时任法国驻华公使等,三百余人出席。展示会上,有各种图书、手绘地图,还有很多关于北京民俗、宗教、名胜古迹的照片 ...
2022-7-18 13:16
拍下最生动的北平,小莫的故事
拍下最生动的北平,小莫的故事
熟悉北京老照片的朋友都知道,民国时期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德国女摄影师——海达·莫理逊(Hedda Morrison)为老北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影像,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莫”。今天,我们就要讲讲“小莫”的故事。一个残 ...
2022-7-18 12:58
相声的开山鼻祖,到底是哪位
相声的开山鼻祖,到底是哪位
作者简介张永和,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原《新剧本》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著作有戏曲《烟壶》《龙须沟》《大清药王》(合作),电视连续剧《大清药王》《天下第一丑》(合作) 《同光十三绝合传》《马 ...
2022-6-16 12:04
后海北沿的“诗风”小院
后海北沿的“诗风”小院
本文刊载于《北本文刊载于《北京纪事》5月刊诗人田间,被人民誉为时代的鼓手。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京召开。田间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创作部副部长。1951年,任中央文学讲习所秘书长、主 ...
2022-6-16 11:59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 09:48 , Processed in 1.078922 second(s), 3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