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订阅

话北京

“算卦李”逢凶化吉如人愿 “缩脖子”一分钱吃半天——小石桥的庵里人家
“算卦李”逢凶化吉如人愿 “缩脖子”一分钱吃半天——小石桥的庵里人家
图注:小石桥“观音庵”的观音殿。我落生在后门桥的前海南沿,听大人说我5岁时,我家搬到了旧鼓楼大街路西的小石桥胡同9号院。这院子是一座建于清康熙年的观音庵。我们搬进来时,庵里早就断了香火,西边的禅房变成了 ...
2024-9-2 13:50
老北京的“顺口溜”
老北京的“顺口溜”
多年前,老干部的退休生活就是一个顺口溜:“退休不发愁,桥牌加网球,还有诸多好朋友。” 有意思的是,人们把择偶的标准也编成了顺口溜:“五十年代嫁英雄、六十年代嫁工农、七十年代嫁文凭、八十年代(嫁)万元户 ...
2024-8-29 14:20
老北京的“赛马活动”
老北京的“赛马活动”
满清入关,马兵骠迅,建功卓著。统治异族,事端多发,又尤以马政为先而图治达太平。马,在清王朝的建业与最初政权的巩固中立下了真正的汗马功劳,难怪它能得以殊荣,并树以“骑射教子孙”。旗人对自己的子弟教育,提 ...
2024-8-28 09:39
老北京妇女的“两把头”
老北京妇女的“两把头”
“两把头”是清宫后妃们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发式。无论是出宫游玩,还是尊上请安、用膳,都梳两把头,戴首饰(宫中遇有大典时,皇后、皇贵妃等人要穿朝服、戴朝冠就不梳两把头了),虽然发型都一样,但是从头上戴着的首饰 ...
2024-8-27 13:52
训猴
老吴祖上以训猴卖艺为生,到他爷爷这辈儿人都吃不饱了,更甭说猴了,从此告别家族传统行当,踏踏实实回老家干农活地里刨食了。到他父亲这辈儿赶上了改革开放,家族走南闯北培养出来的机灵劲儿发挥了作用,经营农副产 ...
2024-8-25 08:43
北京喜歌:最接地气的民俗文化
北京喜歌:最接地气的民俗文化
《北京喜歌儿》喜歌儿,指的是旧社会流行在民间各种赞歌的统称。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喜歌儿,不论是歌词,还是曲调,都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时至今日,还有少数老人能绘声绘色演唱各种优美动听的喜歌儿。演唱者多数是 ...
2024-7-16 16:52
北京喜歌:最接地气的民俗文化
北京喜歌:最接地气的民俗文化
《北京喜歌儿》喜歌儿,指的是旧社会流行在民间各种赞歌的统称。因为地域不同,各地的喜歌儿,不论是歌词,还是曲调,都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时至今日,还有少数老人能绘声绘色演唱各种优美动听的喜歌儿。演唱者多数是 ...
2024-7-15 19:49
江湖人眼里的鄙视链
其实大家都是江湖人了,还分什么地位高低。也得分,那些挣钱容易的,江湖口使的好的,不用劳累奔波就能挣到钱的,而且不会斤斤计较蝇头小利的,都是属于江湖地位比较高的,或者说是江湖中的上九流,比如说:1.精通十 ...
2024-7-15 15:06
卖估衣的
以前我们写过估衣铺,只写了一个大概,其实估衣这个行业有其独特的规矩,也有许多不为外人所知的黑幕,今天我们就试着谈谈。估衣行的店铺,一般都刷成深颜色,以黑灰为主,而且店里面的光线很暗。即便是采光很好的店 ...
2024-7-15 15:04
老北京的小玩意
老北京的小玩意
看见什么写什么,有的东西,不够敷衍一篇的,咱们就把它归到杂忆里面了。*栗子面小窝头都知道小窝头的来历,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慌忙西逃,路上慌不择食,吃了几个农家人的玉米面窝头,因为饥饿的原因,觉得无比香 ...
2024-7-15 15:02
旧社会澡堂子咱没见过,新社会澡堂子也已绝迹
旧社会澡堂子咱没见过,新社会澡堂子也已绝迹
当年洗澡最常去的是八面槽的清华园。王府井大街北口(金鱼胡同西口)再往北,到灯市西口这一段,就叫八面槽,相传满清时这里有八个饮马的水槽——为什么呢?因为清朝的皇帝个个勤政,每天五鼓时分(凌晨3-5点)就开 ...
2024-7-4 10:49
江湖百业~人贩子
贩卖人口是一种及其严重的犯罪行为,丧失人性的人贩子,为了谋取暴利,不知毁坏了多少个美满的家庭。只有人人都与这种丑恶的行为做斗争,才能杜绝贩卖人口这种现象。写这篇之前,犹豫了两个月,真不愿意写。可是,贩 ...
2024-7-3 10:13
老北京的玩~金鱼
北京养金鱼的年头可长了,据说从金迁都北京,就开始养金鱼了。到了明清,尤其是清代,养金鱼更是登峰造极。本身皇家就养,北海的太液池,就用来养金鱼。民间还有不少的把式养金鱼,养的好的,也要上供给皇家。就是平 ...
2024-7-3 10:12
老北京人怎么过夏天
老北京人怎么过夏天
老北京人讲究应时应节,干什么,吃什么都得合爻性。秋天了,得吃个菊花锅子,冬天就得涮羊肉,顶不济也弄个白肉锅子。夏天,得忙着穿夏布,铺凉席。其实,夏天最早该干的事,就是搭棚,或者说搭天棚。过去搭棚,有专 ...
2024-7-3 10:09
记忆里的老北京
记忆里的老北京
1930年代,一处荒凉的窑台,便是孩子们的童年“乐园”童年是纯真、多彩的岁月,也是美好、难忘的岁月。它充满了快乐,也饱含着向往与期待,是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个驿站。我是1939年出生的“30”后,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北 ...
2024-6-25 08:03
记忆里的老北京
记忆里的老北京
1930年代,一处荒凉的窑台,便是孩子们的童年“乐园”童年是纯真、多彩的岁月,也是美好、难忘的岁月。它充满了快乐,也饱含着向往与期待,是人生旅途中的第一个驿站。我是1939年出生的“30”后,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北 ...
2024-6-24 20:36
京城回回俩把刀
京城回回俩把刀
北京回回两把刀,一把卖牛肉,一把卖切糕。这里说的是在京回民的两个主要职业,一个是卖牛羊肉,一个是卖小吃。卖牛羊肉在北京是个好生意,为什么这么说?北京城有汉,回,蒙,满四个主要民族构成。而这四个民族,都 ...
2024-6-19 08:34
80年代的北京记忆:钥匙里的童年
80年代的北京记忆:钥匙里的童年
那是一串在手中挥舞的钥匙,长长的线绳带动钥匙的“翻飞”,那是童年记忆中小伙伴们手中的“风火流星锤”;那是一串与脖颈为伴的钥匙,整日挂在脖子上的“通关法宝”也是“小鬼当家”的重要标志;那还是一串承载着众 ...
2024-6-18 10:14
80年代的北京记忆:钥匙里的童年
80年代的北京记忆:钥匙里的童年
那是一串在手中挥舞的钥匙,长长的线绳带动钥匙的“翻飞”,那是童年记忆中小伙伴们手中的“风火流星锤”;那是一串与脖颈为伴的钥匙,整日挂在脖子上的“通关法宝”也是“小鬼当家”的重要标志;那还是一串承载着众 ...
2024-6-17 18:35
金点子(算命的)
江湖上的事,比天桥还难写。我本身就不是江湖人,写起来更困难。不过,既然已经开了头,咬着牙也得写下去。前面咱们说了乞丐和小偷,今天说说算命的。算命的有多少种,我们要是细说,恐怕能写本书,咱就不那么详细的 ...
2024-6-17 09:18
坤书馆
在周易里面,坤卦,其象为地,为母为妻,后世遂以坤为妇女代表。而且妇女用的东西,也以坤代指,如坤鞋,坤包,坤车等等。于是,妇女演唱鼓书,也称之为坤书,演唱的地方这就叫坤书馆,说白了,就是‘落子馆’。那么 ...
2024-6-17 09:13
相声问答
相声问答一1.腿子活,柳活及贯口活的区别及分别的使法?2.赵佩茹为何被称为通天教主?3.刘宝瑞和孙少林济南打擂内幕。4.捧哏演员是台上什么包袱都要翻吗?5.说说相声四大家答:首先声明,虽然感谢网友的提问,但是我 ...
2024-6-11 10:18
漫话旧京~说酒
漫话旧京~说酒
现在的北京人,哥们聚会,一般的喝点小酒,都是二锅头。其实,白酒(二锅头就属白酒类)称霸北京人的酒桌,没多少年,老北京最早还是讲究喝黄酒,近几十年,或者将近百年,白酒,也有人叫烧酒,老白干的,才开始逐步 ...
2024-5-31 10:11
老北京的“小市儿”
老北京四九城外有专门买卖旧物的场所,俗称“小市儿”。外城东有东小市,在崇文门外;西有西小市,在宣武门外。东、西小市又合称南市;北市先在德胜门外桥东北河沿上,后改为什刹海、后海西北角、醇王府西墙外。小市 ...
2024-5-15 08:34
甜水井苦水井都是井 好生活苦生活都得活 —— 大杂院的水龙头
甜水井苦水井都是井 好生活苦生活都得活 —— 大杂院的水龙头
图注:瓮山泊(今颐和园)北京曾是一座水城。流经北京的有永定、潮白等5条河流,城里有什刹六海,郊外有瓮山泊等众多湖泊。古人诗云:“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我小时候没见过天影楼台,水沟里淘鱼却是 ...
2024-5-14 13:12
羊头肉清香味儿无穷 豌豆黄细润如昆曲——北京小吃:会吃与会做
羊头肉清香味儿无穷 豌豆黄细润如昆曲——北京小吃:会吃与会做
马鼐先生也是一位老北京,对于北京小吃比我”门儿清“。本公众号本期发表的”北京小吃——会吃与会做的“,特请马先生诵读,让我们共同回味那渐渐远去的老北京乡音。早年的一次“宣南文化节”上,笔者听陈连生老爷子 ...
2024-5-14 13:07
下棋论局 憋宝做局 宝局贼胆 官轿八抬——老北京话里的“局”
下棋论局 憋宝做局 宝局贼胆 官轿八抬——老北京话里的“局”
图注:北京内城图(1747年绘制)老北京语言丰富,一个字往往含有不同的意义。“局”就是一例。北京有很多叫“局”的地名,越是老地图,上面的“局”就越多。侯仁之先生主编《北京历史地图集》的“明北京城”地图上, ...
2024-5-14 13:02
好过的年难过的春荒 囤满粮足供仓神 —— 填仓与子鼠 (春节特辑之五)
好过的年难过的春荒 囤满粮足供仓神 —— 填仓与子鼠 (春节特辑之五)
正月是农历的第一个月。这个月的初一为“正朔”,俗称“年”,民国以后定名为“春节”;这个月的十五为望日,称“上元节”、“元宵节”或“灯节儿”。这是正月里尽人皆知的两个节日。正月最后一个节日,即廿五日的“ ...
2024-5-14 12:56
灯节儿京城红火一景 戏台上判官指引光明——城隍庙里烧“火判儿”
灯节儿京城红火一景 戏台上判官指引光明——城隍庙里烧“火判儿”
“ 火判儿”是北京一种古老的民俗,是北京人每逢灯节儿必看的玩意儿。我出生在1948年腊月,住在后门桥前海南沿。听父亲说,我2岁时曾抱着我看过一回“火判儿”。我那时还不记事哪!最近翻看《清国京城市景风俗图》, ...
2024-5-14 12:51
庙会繁华三百余年 匠作手艺享誉国际 —— 南城“年味儿”说花儿市 (春节特辑之三)
庙会繁华三百余年 匠作手艺享誉国际 —— 南城“年味儿”说花儿市 (春节特辑之三)
明朝的嘉靖皇帝,原本的意思是要围着北京城再修一圈儿外罗城,没承想财力不支,只修了前三门外一边,就没了银子。老北京人管永定门、右安门、左安门和广宁门(清道光年为避皇上“旻宁”名讳,改为广安门)、广渠门围 ...
2024-5-14 12:45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5-7-2 11:50 , Processed in 1.119323 second(s), 3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