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中文

服务器里的北京 - 老北京网

 找回密码
 注册老北京网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订阅

秘闻

一个晚清驻外使馆每年要花多少钱?
1876年12月,郭嵩焘自上海启程,远赴英国,代表清政府向英国女王道歉。同时,清政府驻英国大使馆也正式诞生,由郭嵩焘担任中国第一任驻外大使。从英国大使馆起,在接下来的三十年时间内,清政府又相继设立了美国、日 ...
2018-11-22 05:08
梨园趣话-慈禧看戏。
清朝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繁荣时期。清宫里面专门设有专管演戏的机构。清康熙年间,叫“南府”,到了道光时期,改称为“升平署”。当时请宫内设有多出大戏台;最大的承德避暑山庄里面的大戏台;其次是紫禁城宁寿宫的畅音 ...
2016-2-5 15:58
梨园趣话-徽班进京和京剧的诞生
过去老北京习惯把从事戏曲-特别是京剧的演职人员划归为梨园行,这是根据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在梨园,命人训练鼓舞艺人的说法而来的;实际上京剧形成于清朝的中后期,它是在徽剧,楚剧等戏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据说清 ...
2016-2-5 15:57
“致远”舰归来
“致远”舰归来
“致远”舰建成下水后,进行高速海试时的照片。▲“致远”的方形舷窗。 ▲“致远”152毫米口径副炮弹头。 ▲“致远”舰军官合影,居中双手交握的军官是邓世昌。 ▲水下测绘工作照片。 ▼水下锅炉配件。 2014年9月17 ...
2016-1-15 10:10
话说“北平的731”
话说“北平的731”
侵华日军细菌部队遗址 王双喜摄  天坛神乐署是天坛五大建筑之一,位于天坛西门内,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专司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大典乐舞的机构,演练祭祀礼乐的场所。民国后,被政府改划为林艺试验场,此 ...
2015-11-6 09:25
“求贤”地名考
  关注北京新机场的选址,人们听说了一个村名:求贤——延揽贤士。这个村名好雅!求贤村之东,还有一个礼贤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这是明君的优秀品质之一。国有贤士,政通人和,于是社会安定、百姓永乐——安定 ...
2015-11-5 16:46
孔庙“万世师表”匾额之谜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代皇帝祭祀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场所。北京孔庙大成殿外的前檐下悬挂的“万世师表”匾额长约6米,宽约2.5米,木质,磁青底,正中为“万世师表”四个大金字,每字一米见方,左侧为“康熙甲子孟 ...
2015-11-5 16:44
古人洗浴用什么去除污垢
古人洗浴用什么去除污垢
左图为宋代《妃子浴儿图》(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右图为《华清出浴图》(清代康涛绘)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爱干净、讲卫生的传统,定期洗浴甚至成为一种休假制度。洗浴离不了洗涤用品,在没有现代香皂、洗发水的情 ...
2014-1-20 15:12
中国古代的“快递”
古代快递又叫“急传”,它在中国出现的时间相当早,秦汉时期,全国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隋唐以后,对快递不快、泄密等违规行为已有严厉的惩罚措施。 古代“快递员”被称为“健步”“邮人”“驿足”“递夫”—— “日 ...
2014-1-20 14:51
中国古代的“官邸制”
官邸制在中国并不新鲜,南宋学者王应麟撰写的《玉海》“官制”一节中,对其已有明确定义:“郡国朝宿之舍,在京者谓之邸。”说白了,“邸”就是建在京城里,给官员住的房子,故又称“官邸”。那么,什么叫官邸制?中 ...
2014-1-20 14:49
中国古代的“特种兵”
中国古代的“特种兵”
真实再现中国当代特种兵神秘和传奇军旅生活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吸引了很多观众的视线。残酷的训练、精良的装备、出神入化的战术技能……不少观众不由得慨叹“惊呆了”。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特种兵的出现始于二战 ...
2014-1-20 14:45
古代“囹圄”是什么样
成语“身陷囹圄”,意思其实就是坐牢。“囹圄”与“圜土”,均是上古周代监狱的叫法。夏代的监狱称为“夏台”,殷商叫“羑里”,春秋时期改称“狴牢”。古代监狱不仅叫法各不相同,坐牢的规矩在不同朝代也迥然有异。 ...
2014-1-20 14:39
古代改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
纵观中国历史,通过改革以强国,同样是古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国最古老的经籍之一《易经》里已出现了“改革”的概念——“天地革而四时成”。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中,有四项改革对古人的生活影响最深。 商鞅的户籍 ...
2014-1-20 14:38
中国古代如何养老
中国古代如何养老
  明代御赐养老牌  清代御赐养老牌  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御笔所作的书画《福寿禄三字图》 在中国古代,除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从史书记载来看,几乎历 ...
2014-1-20 14:27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雾霾对空气质量的污染,如今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眼下,除了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工地扬尘的严控,为期三个月在全市范围内对餐饮油烟的专项整治行动也将全面展开。“雾霾”天气始于何时?历史上有关于北京雾霾天 ...
2014-1-20 14:21
古代也有名人“广告代言”吗
如今,名人明星代言广告已屡见不鲜,中国古代有名人代言广告吗? 中国最早的名人广告出现于何时,目前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名人广告,著名的“伯乐相马”就是这一时期出现的名人促销行为。 ...
2014-1-20 14:15
毛泽东画像有几个版本
毛泽东画像有几个版本
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毛泽东彩色巨幅画像,不管你站在画像前方的哪个位置,毛主席那庄重而慈祥的目光都会注视着你。很多人认为,毛泽东画像是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时被第一次悬挂的。其实不然,天安门上第一次悬挂 ...
2014-1-20 14:14
近600年,天安门历经沧桑
近600年,天安门历经沧桑
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原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修,改称“天安门”,寓意“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中国封建王朝被推 ...
2014-1-20 14:12
古人出行如何入住旅馆
旅馆,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早。一般认为,早在上古商周时期已出现,逆旅、旅次、旅舍、旅店、客栈等,都指的是旅馆,和现在的酒店、宾馆、招待所是一个功能。 古代“开房”也要“介绍信” 持“符节”“符卷” “驿卷 ...
2014-1-20 14:11
古代名人的离婚风波
在古代,名人离婚同样备受关注,只不过“离婚”一词直到晋代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代,夫妻离异被称为“仳离”、“离绝”、“绝婚”、“出妻”、“休妻”等。古代离婚有“七出三不去”之说,所谓“七出三不去”是指老 ...
2014-1-20 14:08
“鬼子”一词始于何时
“鬼子”一词始于何时
如今,反映抗战题材的文学、影视、戏剧等各种文艺作品中,“鬼子”一词几乎成了国人对侵华日军的代称,中国人民奋起抵御日寇的侵略被形象地称为“打鬼子”。那么,“鬼子”成为日寇的简称始于何时?“鬼子”最早是什 ...
2014-1-20 14:05
古代“老师”都有哪些称谓
“老师”一词是对在学校中从教者的称谓,“传道、授业、解惑”是其基本职责。“老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或传授学术的人,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人们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 ...
2014-1-20 14:01
中国古代的“谣言”
关于“谣言”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名词,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如散布谣言,不要轻信谣言。”对于“造谣”一词,其解释则为:“动词,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捏造消息,迷惑群众。如造谣生事,造谣中伤”。如果从这 ...
2014-1-20 14:00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该怎么断句
在时下热播的很多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太监宣读圣旨的镜头:“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听得令人匪夷所思。因为在明代以前,圣旨的“开场白”,根本没有这八个字,此乃十足的“戏说”和“穿越”! 在中 ...
2014-1-17 11:47
中国古代的“好声音”
其实在中国古代,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都有不同的“好声音”。 上古时期的“好声音” 涂山之女“候人兮猗” 被誉为“南音”的开山之作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崇尚音乐的民族,用《吕代春秋·仲夏纪·大乐》的说法是,“乐之所 ...
2014-1-17 11:38
“董永与七仙女”争议之谜
“董永与七仙女”争议之谜
  “董永事亲”石画像(山东嘉祥东汉晚期武梁祠后壁画像石之一幅)  “董永卖身孝感天”图  “董永事亲”图  (四川乐山柿子湾I区1号崖墓画像石)  二十四孝图之“董永卖身葬父” 由于“牛郎织女相会”和 ...
2014-1-17 11:37
古时候的夏天有多热
古代夏天有多热?据《中国三千年气象记录总集》记载,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 年。当时,北京:“六月丙辰(7月25日)京师威暑。”天津:“苦热,土石皆焦……”河北高邑:“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 ...
2014-1-17 11:28
古代出书是如何“炒作”的
古代出书是如何“炒作”的
  明代刻版《吕氏春秋》书影  书法家邓散木手抄左思《三都赋》  清代文人李渔画像 如今出书,无论是书商、出版社还是作者,似乎都免不了“炒作”。用现在的专业术语来讲,这叫策划营销。在中国古代,出书同样 ...
2014-1-17 10:54
中国古人如何“推销”药品
中国古人如何“推销”药品
  清代药葫芦 清代药臼  宋代《眼药酸》 摇串铃 卖药图 跨国药企葛兰素史克(GSK)在华通过行贿手段进行药品推销,令人震惊。 由此引出一个话题,古代是如何进行药品“推销”的? 有明确记载的药品广告最早出 ...
2014-1-17 10:48
古人夏日避暑的“空调房”是啥样
古人夏日避暑的“空调房”是啥样
  元人消夏图(元代刘贯道 绘)  清代制冷房间设备冰桶  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冰鉴 俗语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炎热酷暑的夏日,很多人躲到“空调房”避暑。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空调”,但古人也有许 ...
2014-1-17 10:41

相关分类

官方QQ群

2000.11.1,老北京网自创办之日起,已经运行了 | 老北京网

GMT+8, 2023-5-28 15:05 , Processed in 1.082494 second(s), 2 queries , MemCache On.

道义 良知 责任 担当

CopyRight © 2000-2022 oldbeijing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